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24孝”成“24笑”?

http://www.CRNTT.com   2012-08-16 12:22:08  


漫畫/李宏宇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訊/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的新“24孝”行動標準出爐後,引發不少質疑。輿論指出,“相關部門”不僅將自己炮製的這些標準冠以新“24孝”的名號大張旗鼓予以發布,甚而還要“唱讀講傳”,當成一個“工程”來“落實”。孝心理應發自內心,又不是蓋大樓、修馬路,怎麼能夠通過“工程”和下達“標準”來突擊實現呢?“心系老年—孝心工程”本身就有“形式主義”甚至“政績工程”之嫌。與其把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在這些不靠譜的“工程”上面,還不如多為老年人做點實事,比如多建幾所敬老院、多為看不起病的老年人提供一些醫療援助。至於孝道,其實是整個社會道德和社會風氣的一個方面,只要社會大環境好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實現了,孝道無須折騰便能自然而至。

新“24孝”太不靠譜
 
  2012-8-15 7:35:00 作者:喬志峰

  新“24孝”行動標準出爐,含教父母上網。8月13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其中包含教父母學會上網,每周給父母打電話等。2012—2013年度,“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册,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24孝”行動,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8月14日《新京報》)

  我發現這個所謂的新“24孝”行動標準很不靠譜,其中有幾項甚至還透著幾分搞笑。比如“教父母學會上網”,竊以為還不如“教會父母用手機”更實用。並且,有的老年人對電腦和上網感興趣,有的老年人則根本沒有一點興趣。對前者可以適當教一教,對後者還是不要勉強為好,否則就是故意給老人增添負擔了。

  另外,有一些事情對老人而言很重要,新“24孝”卻未曾涵蓋。比如說,儘管新“24孝”裡有“定期帶父母做體檢”之類健康方面的標準,卻並沒有“父母生病精心照料”的內容。老人生病時最需要關心,何以竟只字不提呢?其實,類似標準出現“掛一漏萬”現象原本不可避免——孝道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發乎於心、現乎於行,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根本無法量化,豈是區區24個標準和形式所能涵蓋的?別說24個,即便是240個,恐怕也難以面面俱到。 

  因此,我覺得這個所謂的新“24孝”頂多也就能起到一點參考作用,不必太當真。能把這新“24孝”做全了的子女,未必就是真孝;有幾項不能做全甚至幹脆不做(比如教父母學電腦),也未必就是不孝。然而,“相關部門”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們不僅將自己炮製的這些標準冠以新“24孝”的名號大張旗鼓予以發布,甚而還要“唱讀講傳”,當成一個“工程”來進行“落實”了。耗費人力物力搞“四不像”標準本屬搞笑,還非要煞有介事大力“推廣”,是否太草率了呢?

  竊以為,“心系老年—孝心工程”本身就有“形式主義”甚至“政績工程”之嫌。孝心理應發自內心,又不是蓋大樓、修馬路,怎麼能夠通過“工程”和下達“標準”來突擊實現呢?類似“工程”看起來很美,最終卻難免“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淪為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與其把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在這些不靠譜的“工程”上面,還不如多為老年人做點實事,比如多建幾所敬老院、多為看不起病的老年人提供一些醫療援助。至於孝道,其實是整個社會道德和社會風氣的一個方面,只要社會大環境好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實現了,孝道無須折騰便能自然而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