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警惕並預防中國經濟運行硬著陸及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2-09-04 08:25:11  


  中評社北京9月4日訊/中國經濟由兩位數的高增長降到一位數的低增長,被經濟學界形象地稱之為“著陸”。《國有資產管理》發表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文宗瑜文章表示,無論是飛機“著陸”,還是經濟運行“著陸”,都有“軟著陸”與“硬著陸”之分;飛機“硬著陸”會嚴重損傷機身,經濟運行“硬著陸”會嚴重損害經濟體。就中國經濟運行的“著陸”而言,政府希望借助宏觀調控實現“軟著陸”,但是,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所積累的“負荷”及各地 “搭4萬億刺激經濟增長計劃便車”的大規模重複建設與大工程大項目投資熱潮,加劇了“硬著陸”的可能。中國經濟運行“著陸”過程中,既受到工業領域嚴重過剩“負荷”的拖累,還受到“三個十萬億泡沫”與三大類資產價格下跌的影響。因此,應高度警惕中國經濟運行“硬著陸”的風險,重視宏觀調控的細節與技巧,把金融財政的結構性政策與其他經濟措施有機結合起來,防範中國經濟運行“硬著陸”的風險。
    
  一、影響中國經濟運行“著陸”的不確定性因素:“三個十萬億泡沫”與三大類資產價格下跌
    
  文章分析,中國持續多年的經濟兩位數高增長,已經形成了比較嚴重的重複建設與工業領域的嚴重過剩。2009、2010年中央政府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4萬億刺激經濟增長計劃,為各地“搭便車”的新一輪大規模重複建設與大工程大項目投資熱潮創造了條件。合計估算2009年與2010年的銀行貸款、地方政府自籌、資本市場融資、民間高利貸融資、國企民企未分配利潤積累轉投資等,中國在短短兩年內實際進行了近26~28萬億元的投資,其中約70%是固定資產投資。這不僅導致了更嚴重的重複建設與過剩,而且助推了“三個十萬億泡沫”形成及三大類資產價格暴漲。
    
  “三個十萬億泡沫”與三大類資產下跌,成為影響中國經濟“著陸”的兩大不確定性因素。
    
   (一)“三個十萬億泡沫”對中國經濟運行“著陸”的影響
    
  “三個十萬億泡沫”是由2009、2010年以來新一輪大規模重複建設與大工程大項目投資熱潮催生的。第一個“十萬億泡沫”是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十萬億債務泡沫。2009、2010年各級地方政府依托各種各樣的城投公司或市政公司等融資平台,從銀行獲得了10.7萬億元貸款。這10.7萬億主要用於各地大工程大項目的配套基礎設施、土地整理及開發、重大市政配套類的投資,大多形成的是非流動資產;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10.7萬億元投資在短中期內幾乎無收益、無現金流;基本可以判斷這10.7萬億元銀行貸款額的絕大部分都無法按期還本付息,即使銀行把貸款展期,仍存在收回本息的嚴重困難,由此形成的泡沫顯然而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10.7萬億元貸款,在合併的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中屬於顯性負債;不可否認,還有部分隱性負債還沒有反映到合併的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中。如果考慮隱性負債,地方政府的融資泡沫或許更大。第二個“十萬億泡沫”是指民間高利貸的地下融資泡沫。民間高利貸較早出現在東南東部沿海民營經濟發達地區,2009年以後民間高利貸從東部向中西部擴展,從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目前民間高利貸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一是東部東南沿海的民營經濟發達地區;二是煤炭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儲量多的地區;三是地方財政增長過分依賴土地出讓收入的三四線城市。民間高利貸融資往往是以房地產投資、自然資源開採等為借口,都是以許諾高回報率名義吸納資金。不完整的統計及估算,民間高利貸的額度約為8~10萬億,年利率在24%~75%之間。第三個“十萬億泡沫”是指房地產沉澱的債務資金泡沫。對房地產限購限價限貸的調控,使整個房地產業的流動性急劇收縮,庫存上升及大量新開工開盤項目的資金回籠放慢,使房地產業沉澱了大量債務資金。房地產業的債務主要表現為銀行貸款、房地產信托、房地產私募基金、高利貸資金、拖欠工程款勞務費及土地出讓金等。不完整的統計及估算,房地產業沉澱了近9~11萬億元債務資金。“三個十萬億泡沫”中有重複的資金額度,如民間高利貸的一部分資金也以負債的方式投入到房地產業,但重複資金額度不會太大。
    
  “三個十萬億泡沫”如何破裂,何時破裂,對中國經濟運行“著陸”的影響不同。如果“三個十萬億泡沫”不集中在一個時間段破裂,或者只是泡沫部分破裂,對經濟體及經濟運行不會產生重大衝擊。但是,如果“三個十萬億泡沫”同時破裂或先後全部破裂,就會形成中國經濟運行“著陸”的超重負荷,加大中國經濟運行“硬著陸”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