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哄搶頻發不能只怪國民素質差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11:10:18  


 
  三、“高素質外國人”同樣也哄搶

  英美等國理論上人口素質道德水平都不差,但哄搶現象也時常發生

  如果光將原因歸咎於中國人素質低、沒道德,卻也並不公正。用搜索引擎隨便一搜,全世界各地都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哄搶事件。既有發達國家諸如美、德等國,也有發展中國家如阿根廷、尼日利亞等國。單說中國人素質低,道德滑坡,顯然解釋不了為何在看似國民素質較高的其他國家同樣會發生類似事件。當然,哄搶在這些地方同樣必須受到警方調查。

  據《考文垂觀察報》報道,2012年3月13日下午,考文垂市一輛公交巴士在與出租車相撞後失控,撞入了街邊一家當鋪。但相比救人,散落一地的珠寶首飾更能引起了一些路人的興趣。隨著店外橱窗被撞碎,不少人便開始大肆收斂這些金銀珠寶。有目擊者稱事件剛一發生,就有一夥人撥開圍觀者,徑直衝入當鋪哄搶這“滿地黃金”,完全不顧是否有人受傷。

  2007年3月,同樣是英國,伯明翰一夥盜賊在盜取一個現金箱時觸動了安全防盜裝置,使得箱子裡所有的紙幣都染上了粉紅色的染料。由於意識到無法再安全地使用這批紙幣,這夥盜賊把裝著一沓沓20英鎊紙幣的現金箱從車窗扔了出去。數萬英鎊的紙幣撒得馬路上到處都是。路過的行人紛紛抓起紙幣,往自己的包裡和口袋裡塞。

  而據星島日報網報道,2010年3月24日,美國俄亥俄州一輛押款車24日在街上行駛時,車尾門突然彈開,一個裝有大量鈔票的袋子從車廂掉落在路上,袋口爆開,一沓又一沓總值超過10萬美元的鈔票散落街上,押款車司機沒察覺出事沒有停車。路人和駕車經過現場的市民見狀紛紛上前搶錢。事後警方展開調查,緝捕有份搶錢的人及尋找失款。

  四、除了素質,哄搶還有很多“誘發因素”

  當物品散落,產權清晰度和受保護程度減弱時,容易被視作“公物”且導致亂拿濫用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貨車側翻,貨物散落一地;又或者是紙幣被搶滿天飛,雖然財物的產權本身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但相對其原來所受保護的力度而言多少是有所降低的。

  當散落一地的財物有了“公物”之嫌,哪怕自己其實並不缺這點資源,人們也還是會趨之若鶩。這些“公路哄搶”事件,從所搶的東西來看,並非都很值錢,也未必能給人們帶來多少具體利益。即便如此,一旦產權不清晰,有了不拿白不拿的假象,都必然走向亂拿濫用。

  人人都會趨利避害,即使沒有需求,一想到“別人可能因此得利”就覺得不能只便宜別人

  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傾向,在哄搶事件中,部分人的哄搶行為加強了其他人的趨利心理,最終也參與了哄搶。心理學中稱之為“群體極化”,指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提高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現象。

  因此,在明知一件事情是違法或犯罪的時候,一個人可能不會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經做了,並且在當時只能看到得益而沒有產生相應後果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非理性思維,最終“撿拾個體”組成了“哄搶群體”。散落一地的葡萄,一個想占便宜的人拿不走,一群想占便宜的人卻能把它分個精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