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釣魚島僵局為何難以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0:03:16  


釣魚島面積大小為4.3838平方公裡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訊/國內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的打砸暴行終將過去(詳見鏈接),然釣魚島爭端則很難平息。被拋棄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什麼抵不過一句“寸土不讓”?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今天登載文章“釣魚島僵局為何難以打破”,文章认为,現在最重要的是,中日政府需要從死盯主權不放回到雙方可以坐下來談判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模式,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除此之外,談怎麼理性愛國,怎麼打得贏對方都無非是在錯的戰略下談怎麼做得更好。

中國的陸地劃界,在“互相妥協”中向前邁進 
 
  中國多爭議領土,陸地劃界是大勢所趨

  中國內陸有14個鄰國,與俄羅斯並列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的陸地邊界有2.2萬多公里,是陸地邊界最長的國家之一。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必然決定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始終“有邊無界”。

  從歷史上看,也是如此。即使是對邊疆進行過有效治理的幾個朝代,皇帝、臣民也不知道自己的帝國邊界在哪兒。當時的中央與所謂的“外藩”之間並沒有明確的邊界線,只存在一定的習慣線。

  在“國家主權”的概念產生後,既然“有邊無界”,各國又都要捍衛“主權”,那面對爭議土地,要麼武力解決要麼協商談判(主要是擱置爭議和劃界談判兩種)。在武力解決不可能的情況下,越強調主權的國家,就越難長時間把爭議“擱置”,所以劃界談判是大勢所趨。
 
  陸地劃界中,爭議領土“寸土不讓”,既不現實也從未被主張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邊界線的實際劃分有三個來源和依據:實際控制線、傳統習慣線和不平等條約劃定的邊界。由於政府認為選擇陣營的重要性遠遠高於邊界問題,所以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和“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政策下,邊界問題向來是最可商量和讓步的。

  相比於純粹的割讓,“陸地劃界”是更為妥當的爭議領土的處理方式,從1960年中國與鄰國締結的第一個邊界條約《中緬邊界條約》開始,中國相繼和與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鮮等國進行了陸地劃界,在60年代的陸地劃界中,總共約120多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土地被劃給別國。

  以中國最近的一次陸地劃界為例,中國放棄2萬多平方公里的主張領土給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放棄1158平方公里的主張領土給中國。截至2006年,中國已與除印度和不丹之外的12個陸上鄰國簽訂了陸地邊界條約,並全部劃定了與這些國家的陸地邊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