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20急救制度,患者為何只能自求多福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11:08:28  


 
  患者對所送醫院無選擇權,長沙120急救中心作為寄生在醫院的創收科室,接收大量病人為創收

  以媒體於2007年曾披露的長沙120為例,按照國家規定120應該是獨立的醫療救護機構,由於國家沒有投入相應的資金,政府只有把120寄生在長沙市中心醫院,政府象徵性的撥一點款,其他都得依靠醫院。據了解,120急救中心現在是長沙市中心醫院的一個創收科室,120依托自身的特殊地位給市中心醫院拉來大量的急救病人。根據長沙市衛生局的要求120首先要支持市級醫院的業務工作,大量病人就由市級醫院接受了。其它醫院要多收病人、多創收,只得付費向120買病人或搶病人。

  ■ 上得了120救不了命:醫院不願“先救人後付費”

  廣州市一醫院一年120急救欠費就近20萬元,醫院不願“先救人後付費”

  2011年衛生部組織起草的《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日前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醫療機構不得因費用問題拒絕或者延誤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該法規被許多人通俗稱為“先救人,後付費”。根據《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規定,無論白天、夜晚都需保證急救車4分鐘內出車。醫院通常有8%至10%的急救出車跑空趟,這一費用也由醫院自己承擔。另外,廣州三甲醫院一次急救派車收費118元,這一規定已經實行12年,但業內專業人士測算,目前廣州市急救車單趟出車的成本約為400元。

  2006年至2010年廣州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受理“120”電話超500萬個,出車50多萬次,日均出車300次左右。而2009年,根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數據顯示,120搶救的病人中99%沒有付費能力,如交通事故、酗酒、吸毒、打架等。120急救欠費就近20萬元。全市“社會急救醫療救助專項資金”去年僅獲捐款6.4萬元,對填補巨額醫療欠費只是杯水車薪。醫院必須與政府各自負擔50%。

  美國心臟驟停復甦存活率為9%,而中國卻寥寥無幾。缺乏嚴格的教育和訓練也是影響院前救治的重要因素

  急診醫學的教育及系統嚴格的訓練過於欠缺,沒有急診醫學院、缺少統一的院前急救專業醫療教材,使得中國院前急救培訓無標準可依,各地的培訓內容差別也較大,導致部分參與急救的醫師操作不熟練不規範,最終對院前救治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根據成都軍區總醫院發表的論文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7800多萬急診患者到各級醫療機構就醫,因嚴重外傷而死亡的患者有50%死於創傷現場,30%死於創傷早起,20%死於後期及並發症。院前急救的質量可以從根本上影響急救患者的狀況。以心跳驟停的復甦存活率為客觀標誌,美國的復甦存活並恢復出院的比率為9%,而我國復甦後能出院的人數卻寥寥無幾。

  □ 結 語:對於至今仍舊缺乏強制性法律規定的中國急救管理而言,由於受到體制、天氣、交通、車況、協調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患者打了120能否救命,恐怕只能是“自求多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