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政治話題遇到微博平台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1:18:25  


微博像一張張開的大網,在網羅著中國人最為關心的政治熱點問題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在滿足政治好奇心的動力驅動下,網友借助微博平台極為真實地模擬著中國政治參與活動的各種場景,且帶著個人情感、親身體驗著政治參與的意義與樂趣,在潛意識中孕育著自身的獨立人格、公民意識和民主素養,這強烈地衝擊著傳統的權威主義政治參與模式,並逐漸地使一種富有平等參與、迅速回應、互動協商特色的政治參與模式滲入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財經網今日登載法學博士劉鋒的評論文章“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如是說,全文內容如下:

  清官難做,貪官易活,小農談論政治,無非想活得下去;歷代中國商人都把鑽營依附政治權力作為存身和發財的門徑;謠言=重要性×模糊性,中國政治很重要,很神秘,神秘性是模糊性的極端狀態,故中國政治謠言在微博上汹湧澎湃不足為奇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就是出了名的。不論是目不識丁的小農,做生意的商人,飽讀詩書的知識人,占山為王的強盜、土匪,還是官員、皇帝,都喜歡談論政治。到了如今的微博時代,五顔六色的政治話題被轉移到微博平台上,被網友用真實的、帶有娛樂性的、充滿火藥味的方式狂熱地消費著。許多網友可能不知道,他們這種滿足自我政治好奇心的體驗、行為,正在引領著整個中國未來的政治改革走勢。

  小農談論政治,因為他不得不談。一塊地、一處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婆、孩子、熱炕頭,本來和政治扯不上關係,但是種田要交稅,活著就要服勞役、受管治、遭盤剝,於是就和地方上的官吏打上了交道。因為處於弱勢,專制制度又恃強淩弱,小農在打交道的過程中難免受到不公的待遇,因為不公,心理就會難受,而難受極了,就會咒罵官吏,想象“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而在歷史上,清官難做,貪官易活,小農的辛酸苦辣也就成了常態。在常態下,小農談論政治,無非是想讓自己活得下去。生存第一,是小農發自內心的政治期待。

  商人談論政治,那是又愛又恨。在一個注重儒家倫理的傳統中,商人的地位是邊緣化的,士、農、工、商的排序是商人邊緣化的真實寫照,“無奸不商”是對商人經營活動的道德貶低,節制資本、嚴控商業的專制政策從漢朝到清朝一脈相承,在這樣殘酷的生存環境中,商人想要獲得生存,就不得不和政治拉上關係。他們談論政治,無非就是想獲得好的經商政策,想要一個受到尊重的契約精神,自己的財產有官方的保護,遇到糾紛時有一個公平的裁判。然而,這種政治想象總難以合理的實現,以至於像美國學者費正清這樣的研究者也很疑惑,還在《中國與美國》一書中發出疑問:“一個西方人對於全部中國歷史所要問的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對於這一疑問,歷史學者王亞南等人給出了答案:“秦漢以後的歷代中國商人都把鑽營依附政治權力作為自己存身和發財的門徑。”依附於政治,生存、發財,是商人在專制制度環境內尋找出路的無奈選擇。可悲的是,商人群體至今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力量。

  知識人談論政治,源遠流長。自百家爭鳴以來,一批又一批的知識人開始談論政治。最有影響力的政論人當屬儒家學派的孔子,“為政以德”、“齊之以禮”、“修己以安百姓”等言論說出了他心中的政治理想。儒家的另一領袖孟子也說了“民貴君輕”、“得民得心”、“得道多助”的話。荀子則說了“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的話。道家的老祖老子說了“無為而治”的話,墨家的創始人說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的話。後世的知識人也說了許多繼承的新話,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民主、科學”、“救亡、革命”、“憲政、自由”、“左、右”等等,究其根本,知識人創造了一個理論上的“道統”,這個道統需要與皇帝、官員發生關係。“道統”與皇帝發生關係,傳遞的是知識人“得君行道”的政治抱負;“道統”與官員發生關係,傳遞的是知識人“得權行道”的政治抱負;“道統”與平民發生關係,傳遞的是知識人“覺民行道”的政治抱負。有知識人的地方就有“道統”,有道統的地方,就有政治理想,這為中國的歷史所確認。然而,近代以來,中國的知識人一直在政治權力的邊緣化地帶活動,他們所主張的“道統”被政治權力所輕視,只能淪為民間的一種思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