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湧:哪國老百姓掙得多

http://www.CRNTT.com   2012-09-26 11:01:12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到哪裡去尋找在“劉易斯拐點”之後決定工薪水平的邊際勞動生產力?看看發達國家,特別是德國和日本,其製造業從來沒有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土崩瓦解,而是集中於高端消費品以及精密儀器車床等生產用品。韓國製造業崛起,也靠著在汽車、高檔電器等產品上的突破。這些產品利潤邊際大,對工人的素質要求高,也能夠把利潤大量回饋給勞動者。勞動者接受大量的回饋,才有資源自我發展,比如對子女的教育投資等等。看看人均GDP與平均每小時工價的比,日本、韓國都在1400多,和發達國家大致持平,國民的教育素質已經超過了美國。可惜,在高端製造業領域,中國的企業幾乎毫無表現。民工二代的教育長期被偏廢。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費用日益提高,哪怕是維持勞動力的最低生活成本也不得不跟著上升。只有在高端產品領域的突破,才能帶來足夠的回報以滿足工薪的上漲。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美國製造”雖然一度式微,“德國製造”、“日本製造”、“韓國製造”則都沒有被“中國製造”所打垮。各國不過是在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目前邊際勞動生產力低的產業,能外包給中國的已經都外包給中國了。現在這些產業的利潤邊際難以應付中國工薪上漲的壓力,而越南、印度這些低薪國家也開始來搶飯碗。同時,“美國製造”開始收複失地,壓縮了“中國製造”升級發展的空間。更不用說,中國經濟給普通勞工的回饋很低,使一般老百姓缺乏相應的消費能力,少數富人渴求的是海外高檔貨。這些因素都抑制了內需。倚仗國內市場培養強大的製造業未免一相情願。凡此種種,都對未來一二十年的“中國製造”提出了嚴峻挑戰。(全文完)

  2012年09月24日11:35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