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產業轉移延長“中國製造”生命周期

http://www.CRNTT.com   2011-11-14 08:37:35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訊/中國國內成本上升正在削弱“中國製造”的價格競爭力,某些訂單外流到了越南等其它後發發展中國家,甚至回流美國,中國製造面臨20年來空前的雙向挑戰。經濟參考報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文章分析,中國國內產業轉移進程會延長許多產業在中國國內的生命周期,在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和外貿依存度均高居全國首位的廣東,其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就取得了長足進展。

  廣東省近年來大力推進山區與珠三角地區產業合作,將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確認為廣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業績斐然。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35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吸引各類項目2988個,總投資約7030億元,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成為廣東後發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增長極,帶動粵東西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全面超越了珠三角地區。

  無疑,轉移到內地的製造業要想繼續面向出口市場,相對缺乏區位優勢,但中國優良且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在發展中國家中名列前茅且不斷改進的公共服務效率兩者相結合,推動中國製造業生產和貿易便利化卓有成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產業轉移後區位優勢的下降,內地海關通關程序的改進就是典型。

  按照原來的通關程序,中國內地出口貨物必須先運輸到沿海出口港然後才能辦理通關手續,如武漢的公司若要通過深圳鹽田港出口過關,就必須先通過鐵路把貨物運到鹽田,貨物到達鹽田之後才能辦理通關手續。這樣,貨物在深圳起碼要停留兩天到一個星期才能上船發運,出口企業在這段時間里資金就被占壓而不能周轉。近年中國海關係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推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直通式通關模式,內地企業可以在內地海關辦理通關手續,貨物從內地運抵沿海港口時交納單據即可放行上船發運,通關時間從以前的1至2天下降到幾十分鐘。在政府管理部門通關環節效率方面,不僅其他發展中國家要想達到中國這個水平,至少在21世紀頭20年不可能,就是美國等發達國家,與中國相比也頗有差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