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鋒: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10:48:29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就是出了名的,而當中國人這種由來已久的政治好奇心遇到微博技術平台,會創造怎樣一種局面呢?財經網日前登載劉鋒的文章“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政治好奇心就是出了名的。不論是目不識丁的小農,做生意的商人,飽讀詩書的知識人,占山為王的強盜、土匪,還是官員、皇帝,都喜歡談論政治。到了如今的微博時代,五顔六色的政治話題被轉移到微博平台上,被網友用真實的、帶有娛樂性的、充滿火藥味的方式狂熱地消費著。許多網友可能不知道,他們這種滿足自我政治好奇心的體驗、行為,正在引領著整個中國未來的政治改革走勢。

  小農談論政治,因為他不得不談。一塊地、一處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婆、孩子、熱炕頭,本來和政治扯不上關係,但是種田要交稅,活著就要服勞役、受管治、遭盤剝,於是就和地方上的官吏打上了交道。因為處於弱勢,專制制度又恃強淩弱,小農在打交道的過程中難免受到不公的待遇,因為不公,心理就會難受,而難受極了,就會咒罵官吏,想象“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而在歷史上,清官難做,貪官易活,小農的辛酸苦辣也就成了常態。在常態下,小農談論政治,無非是想讓自己活得下去。生存第一,是小農發自內心的政治期待。

  商人談論政治,那是又愛又恨。在一個注重儒家倫理的傳統中,商人的地位是邊緣化的,士、農、工、商的排序是商人邊緣化的真實寫照,“無奸不商”是對商人經營活動的道德貶低,節制資本、嚴控商業的專制政策從漢朝到清朝一脈相承,在這樣殘酷的生存環境中,商人想要獲得生存,就不得不和政治拉上關係。他們談論政治,無非就是想獲得好的經商政策,想要一個受到尊重的契約精神,自己的財產有官方的保護,遇到糾紛時有一個公平的裁判。然而,這種政治想象總難以合理的實現,以至於像美國學者費正清這樣的研究者也很疑惑,還在《中國與美國》一書中發出疑問:“一個西方人對於全部中國歷史所要問的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對於這一疑問,歷史學者王亞南等人給出了答案:“秦漢以後的歷代中國商人都把鑽營依附政治權力作為自己存身和發財的門徑。”依附於政治,生存、發財,是商人在專制制度環境內尋找出路的無奈選擇。可悲的是,商人群體至今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