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宅”現象分析:青年精神生活走向物質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12:19:32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對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發生的驚人變化,每個人都有著切身感受,而這些變化說到底是現代化帶來的。當年輕人徜徉在時尚潮流中享受現代化成果的同時,現代性也隨之跟進,出現在青年生活中。

  當代青年的精神生活與現代性正在發生激烈的碰撞。青年精神生活的異化現象也正是這種碰撞所發出的聲響,當這種異化進入青年人的生活時,一些青年就似疾病纏身,說不出扔不掉,常常讓人全身不爽。

“宅”現象的兩面性

  我們以近幾年才進入人們視野的“宅”現象為例來透視一番。

  “宅”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是日本社會的一種特有現象,早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用來形容對動漫、電游等迷戀超出一般的人,他們是足不出戶、不善與人相處的特殊人群。後傳播到中國,形成中國式的“宅”現象。“宅男宅女”先後成為網絡和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話語,他們痴迷於某事物,依賴電腦與網絡,作息時間不規律,不喜歡與人接觸,喜歡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並且,“宅”的群體絕大部分是青年。在中國,“宅”現象不僅把自己的生活範圍主要放在家或宿舍中,而且通過網絡活動,諸如網絡購物、網絡寫作、網絡閱讀、網絡聊天、網絡社交、網絡戀愛、網絡經營、網絡管理等實現個人與外界的交往,個人的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社會活動幾乎在家與網絡構成的體系中完成。

  “宅”現象本身就是現代化的產物,它是以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成果,又含有現代文明的精神元素,因此被理解為現代性的表現。一方面,它是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現代性發展的標誌,不僅標誌著中國社會的寬鬆,使得個人比以往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還宣示了當代青年擁有令人驚訝的現代科技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令人憂慮的後果,比如,不利於青年身體健康,易導致青年社會交往能力下降,性格軟弱,意志不堅,雙面性格,較叛逆等。當代青年精神生活與現代性碰撞還體現在許多方面。科學技術、工具理性、知識價值在現代社會成為主角,日益發揮著“第一力”的革命作用,由此也把青年精神生活引向物質主義、“資本”主義、功利主義、技術至上、工具理性的文化,甚至誤入享受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泥潭,久而久之,型塑出功利、物化、感官等成為主要需求的單面人格。可見,青年精神生活需要調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