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秦曉:以改革應對新時期的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10-25 08:07:31  


博源基金會理事長、招商局集團前董事長秦曉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而財政、稅收、價格應該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財經網日前登載專訪文章“秦曉:以改革應對新時期的調整”: 
  
  圍繞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一場新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一方認為,原有經濟增長模式仍然有效,中國經濟可以繼續高速增長二三十年;另一方則認為,中國需要進行體制改革,否則不但高增長難以持續,而且還可能導致經濟危機或社會矛盾尖銳化。

  “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終結,"新時期"到來了”,在接受本刊採訪時,博源基金會理事長、招商局集團前董事長秦曉如是說。

  在秦曉看來,要應對“新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唯有進行體制改革,才能激發新的增長動力,“當下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環境領域諸多弊端和矛盾,也只有通過全面改革才能有效地解決或改善這些長期積累、日益尖銳化的問題”。

  “改革風險可控,成本也可承受”,作為一名體制內的改革者,秦曉對中國前景表示樂觀,不過,他也發出了警告,“如果不改革,目前的社會矛盾會惡化,會導致經濟危機或社會危機”。

  秦曉呼籲珍惜目前的“改革窗口期”,重啟改革。他希望社會各界形成改革共識,良性互動。

  秦曉認為,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而財政、稅收、價格應該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一旦在財稅價方面進行改革,就會有一系列的反應,產生杠杆作用,帶動深層次改革”。

  傳統模式的終結

  《財經》: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明顯減速,由此引發了各界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激烈爭論。在您看來,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如何?

  秦曉:

  目前中國的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下滑,但是速度下滑的含義很多,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有內部、外部因素發生變化的長期影響。前者需要政策應對,後者則需要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從高速向常態回歸的過程,如果通過改革提升了增長的質量和均衡性,速度適度回落不是壞事。

  《財經》:

  和您的看法不同,一些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還可以繼續高速增長二三十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