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既然擔心對台動武就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2-11-10 08:35:36  


台灣海基會9日舉行九二共識研討會,馬英九致詞。(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既然擔心對台動武就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指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進行談判並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的“初級階段”,在兩岸達成和平協議的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先行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一種實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安排,但馬英九卻就是拒絕踏上這一步。詳論如下: 

  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由海基會主辦的《“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學術座談會》,是在中共“十八大”開幕後翌日舉行。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上的報告,首次將“九二共識”寫進中共全黨的文件中,就正好為與會對學者專家們提供了討論的談資,更是將了應邀前往出席並致辭的馬英九和王郁琦 的一“軍”:如何做出回應?

  或許,由於馬英九的致辭是事先已經拿擬好,難以全面及直接地對胡錦濤的“十八大”報告作出回應,但由於此一研討會的主題是“九二共識”,而胡錦濤的“十八大”報告又是首次將“九二共識”寫進中共全國黨代會的政治報告,因而也就是“相約不如巧遇”,其幕僚事先為他擬好的演講辭,也就正好為“回應胡錦濤”派上用場。儘管未能完全對應胡錦濤報告的內容,但在“九二共識”及兩岸談判部分,也可看出兩岸領導人對此議題的思維定勢及同異之處。

  馬英九昨日在《“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學術座談會》上的致辭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重點。其一是馬英九以“見證人”的身份,詳述二十年前海峽兩會達成“九二共識”的過程,以證明“九二共識”是確實存在的,並非如民進黨所說的“憑空捏造”;其二是強調胡錦濤在中共 “十八大”報告中也有提到“九二共識”,並因此而作出海峽兩岸都十分重視“九二共識”的結論;其三是仍然堅持台灣方面對“九二共識”的內涵的單方定義,那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對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的理解,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可以暫時不提其含義,亦即台灣學者所形容的“一中不表”,避而不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