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麻將“轉正”的內情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5:04:59  


 
“長城”指揮部

  一個本不會打麻將的體委幹部,如今具體操辦著世界麻將組織,與歐洲、北美、日本的麻將界廣泛聯繫,甚至搞起了“麻將論壇”這樣的“學術活動”……如此戲劇化的故事,吸引記者尋到這一切的發源地。

  和北京三環以外許多街道的門牌號設置相似,西翠路的門牌號前後不對應,顯得雲山霧罩,如同迷城。記者在西翠路走了好幾個來回,終於找到一幢賓館商住樓一套三室兩廳的套房,這就是中華麻將公開賽組委會所在地,也是正規國際組織——世界麻將組織秘書長江選旗的辦公室。如果不是腳踏實地進入房間,誰能想到這裡,就是俗語“修長城”“築方城”搓麻運動的“最高指揮部”?

  如果不是自報年齡,絕對看不出眼前這位秘書長已經六十開外。從1964年當兵,進入位於上海水電路東海艦隊代管的八一游泳隊,到1970年代入選國家隊,江選旗都是男子游泳長距離選手。退役以後他從事過少體校工作,在北京體院任過教,直到1980年代末,調到國家體委,後來又先後從事現代五項和鐵人三項的管理工作,代表中國參與這兩個奧運項目的國際組織活動。2000年,由於當運動員時的耳穿孔舊傷複發,不得不病休。

  說起麻將,江選旗告訴《新民周刊》:“你看了我的經歷就明白,我們這一輩人成長的那個年代,怎麼會玩麻將呢?我又是軍人。直到2000年我都認為,麻將就是‘封資修’的東西。麻將牌,就是賭具!”

  病休中的體委幹部江選旗,找來經濟學家、前中顧委委員于光遠的一本書來解悶。這本書前後兩面都是封面——一為《漫談競賽論》,一為《漫談聰明學》。記者看到江選旗至今保存的這本舊書,頗有韋編三絕的味道,許多頁面都被紅筆、熒光筆等多次標記過,甚至有眉批。反覆精讀中,當時的江選旗產生了許多疑問,比如于老認為競賽只是體育的一個方面,體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各種交流方式的一個平台,錦標並非體育運動的全部等等。這些,是否與國家的奧運戰略、金牌戰略相抵觸呢?江選旗也看到書中一小段關於麻將的論述,當時沒有在意。2001年,江選旗帶著一腦門子問題,到位於金魚胡同的于光遠家中請教。臨走時,未曾想,于光遠竟然對江選旗說:“你們搞競賽的,為什麼不把麻將搞一搞?”

  “麻將?麻將不是賭博的嗎?”江選旗脫口而出。

  于光遠竟然一拍桌子站起來,道:“賭,是人的問題,不是牌的問題啊!”

  這下江選旗就不好走了,只得乖乖回話:“於老,我可不是麻將業界人士,不會玩,沒搞過。既然說要搞競賽,我回頭了解一下情況,再來向您匯報吧。”

  于光遠同意了,並囑咐:“麻將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智力運動,要搞好它。”

  果然,不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讀著《毛選》長大的江選旗,竟然在不惑之年才第一次了解到,毛澤東竟然說過,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一是中醫,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三是麻將牌!”甚至,在毛澤東的遺物中,都有一副麻將牌!江選旗四處搜尋中,還找到一本1998年中國體育出版社公開出版,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中國麻將競賽規則(試行)》,於是找到了該書的主要編者邢小泉。從邢小泉處,江選旗了解到,此規則是伍紹祖任國家體委主任時搞出來的,可一直以來國家體委和後來的體育總局內部,對麻將運動本身有不同看法,推廣起來,困難重重。

  2002年初,在一次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會議間隙,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龔育之向于光遠打聽麻將競賽的事兒,並由此將江選旗招到位於萬壽路的家中,詳談開展麻將運動的事兒。

  2002年,在龔育之、于光遠,以及原國家體委主任、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李夢華的支持下,中華麻將公開賽組委會終於成立。組委會準備於2003年5月,於海南博鰲舉辦首屆中華麻將論壇及公開賽。由於2003年的“非典”,整個活動一拖再拖,直到12月份才辦成了。記者了解到,這是中國內地頭一次搞正規競技麻將比賽,許多人仍認為是“聚賭”,反對之聲源源不絕。

  “那時我還根本不會打麻將,只是根據1998年版的《中國麻將競賽規則(試行)》搞活動,也結識了一些麻將界朋友。”江選旗說,“最終,比賽搞成了。之後,在香港、北京、天津等地,我們還舉辦了中華麻將論壇及公開賽和各種形式的麻將大賽。然而,于老一直對比賽使用的規則有些看法,希望我們弄出比較標準的科學的規則。後來事實證明,于老有先見之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