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麻將“轉正”的內情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5:04:59  


 
小牌大生意

  地方政府用麻將大賽搭台,唱起了旅遊經濟的大戲;真正的商人,早嗅出合法商機,賺得盆滿鉢滿。

  對於1974屆上海知青顧志洪來說,自己對麻將的最初印象,則是在“文革”中,搓麻將是貴族資本家姨太太白相的玩意兒,窮人想搓麻將,一沒時間二沒經濟實力。可自從1974年來到位於長江口長興島的農場後,顧志洪逐漸喜歡上了搓麻將。“我們那時候,玩的都是有機玻璃麻將牌。”顧志洪說,“這說明那時候麻將牌已經恢復生產了。因為我小時候看到的上海人家,麻將牌大多是老早留下來的,竹骨的,也聽說過象牙骨牌。”

  那些竹骨麻將牌,大多已經在“文革”初期殘缺不全。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弄堂裡的小孩,拿這些殘缺的麻將牌做“摜結子”遊戲——一個沙包垂直拋向空中,然後迅速拿桌上的麻將,待沙包落到桌上前,看誰拿起的麻將牌更多。同一時期,上海的弄堂裡,經常有搓麻將到半夜的,也經常有聯防隊、派出所民警來“抓賭”,但假若桌面上沒錢,也就不了了之,很少會沒收“賭具”。顧志洪回滬沒多久,就於1988年隨著一股“上海人在東京”的潮流,去了日本。

  顧志洪注意到,日本人非常喜歡麻將。街頭遍布雀館,一台普普通通的自動麻將台,售價相當於3萬元人民幣。

  在江選旗仍舊認為麻將是“封資修”時,顧志洪嗅到商機,於1990年代末回到上海,做起了麻將台代理的買賣。也正是從那時候起,上海弄堂、小區裡,聯防隊抓搓麻將的事,開始少了。按照顧志洪的話說:“鬆了。”

  此時,顧志洪於2003年開始生產的中天、中豪自動麻將台,已經開始返銷日本。顧志洪說:“我一個麻將台售價3000塊人民幣,他日本人怎麼跟我競爭?”當然,顧志洪位於奉賢的生產廠房,也生產3萬元一個的高檔貨——全紅木的自動麻將台,系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國麻將機行業唯一參展產品。在2011年的上海書展上,顧志洪的《中國文化與麻將》一書赫然在列,版權頁上顯示印數是23000册。翻閱該書,可以發現其對世界麻將組織、中華麻將公開賽等多有介紹,而實際上,顧志洪同於光遠、江選旗並不相識。

  顧志洪公司如今出品的麻將機,不但銷往日本,還銷往全國各地。記者問他:“從如今各地銷售情況來看,哪裡的銷量更高?”顧志洪答道:“按照歷年的銷售情況看,雲貴川的銷售額一直名列前茅,但現在其實全國各地都有買家。”

  如今,出上海地鐵一號線,從一個體育彩票的販售點拐進黃河路,能看到“雀友機電有限公司”的招牌,這就是顧志洪的直銷店。顧志洪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做生意,顧客不斷。顧志洪指著他的生意經告訴記者:“為什麼我們中國有象棋,有圍棋,偏偏老百姓喜好麻將的多呢?象棋裡‘將’或者‘帥’最大;圍棋講究誰占得地盤大誰贏;撲克牌有大小怪;可麻將144張牌裡,沒有最大牌,以和為貴。下棋的運氣成分少,棋力高的贏面肯定大。至於麻將,智商高的人、低的人都喜歡,因為確實有運氣的成分。別以為‘運氣’就跟‘賭’扯不開關係了,國有國運,家有家運,人有人運,牌當然也有牌運。”

  (本文來源:新民周刊 作者:姜浩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