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3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基調

http://www.CRNTT.com   2012-12-10 08:33:32  


2013年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將趨於中性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訊/2012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7.5%-7.8%,2013年則有望上升至8%左右,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在近期內實現軟著陸。2012年由於宏觀經濟增速下行、通貨膨脹壓力減弱,中國央行實施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包括減息與降准;然而,由於2012年下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反彈,為確保房地產宏觀調控成果,從第3季度起,中國央行開始頻繁使用逆回購工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避免進一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刊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博士文章認為,2013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基調將是回歸中性。一方面,2013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8%,名義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當接近,這意味著不存在明顯的產出缺口。另一方面,受多種因素因素,2013年中國CPI增速可能回升到3.5%上下,通脹壓力回升也會壓縮央行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空間。從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來看,央行降息與加息的可能性都不太大,央行可能頻繁使用的工具仍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與逆回購。

  有必要分析一下2013年中國政府實施貨幣政策的國際背景。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等發達國家央行仍在集體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全球金融市場不但處於低利率狀態,而且充斥著過度的流動性。流動性一方面會造成短期國際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四處逐利,另一方面會進入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進行炒作。這使得中國央行在實施國內貨幣政策時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短期國際資本的頻繁波動;二是輸入性通脹壓力可能居高不下。

  過去10年內,中國央行面臨的常態是基礎貨幣發放的外生性。由於中國存在持續的經常賬戶順差與資本賬戶順差,導致外匯儲備不斷累積。外匯儲備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渠道釋放基礎貨幣的過程。由於外匯占款增速超過了國內所需的基礎貨幣增速,央行不得不通過發行央票或提高準備金率的方式進行衝銷。由於對央行而言,發行央票的成本遠高於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因此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成為中國央行進行衝銷的主要方式。

  然而,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開始面臨持續的短期資本流出,這表現為幾個季度中國的資本賬戶流量為負值。由於外匯占款增速顯著下降,中國央行不得不轉為考慮其他補充基礎貨幣和流動性的手段。按常理論,央行應該首先考慮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由於房地產調控仍處於拉鋸狀態,央行在降准方面投鼠忌器,從而不得不運用逆回購這一新的手段來向經濟體內補充流動性。逆回購實質上是一種短期抵押貸款,只要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抵押資產,那麼逆回購的操作規模可以不斷放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