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要理解央行的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2-06-12 08:31:35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央行決定自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經濟增速超預期持續下行被認為是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央行的降息,一方面體現了“把穩增長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的宏觀基調,另一方面也回應各方利益主體的貨幣政策放鬆要求。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文章表示,無論是經濟下行還是通貨膨脹,央行往往面臨較大壓力,當前也不例外。要求降息的觀點認為,企業部門資產收益率已經下落至基準貸款利率之下,信貸萎靡是因為成本抑制了需求。這個邏輯是似是而非。銀行的商業原則要求應根據風險定價,必須向風險可控的客戶發放貸款。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因此被設計為兩個部分:一個叫撥備,用它來覆蓋貸款的預期損失;另一個叫資本,用它來覆蓋貸款的非預期損失。中國的商業銀行名義上賺那麼多錢,但每年通過市場來補充資本的壓力巨大。從經濟學意義上講,這意味著銀行貸款的定價追不上風險。

  今天銀行惜貸某種程度上表明,銀行開始向正常的商業邏輯靠攏,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經過三年的擴張,今天中國的地方政府、企業部門杠杆高企,經濟下行和資產縮水使得負債率可能進一步惡化,所以筆者稱之為“債務緊縮需求”。這是經濟內生收斂導致,非人力所能逆轉。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央行其實早在4月份就取消了信貸額度指導,但4月份信貸依然超預期疲弱。

  現在要求銀行違背商業邏輯投放收益與風險不相匹配的信貸,結果將導致市場用腳投票,今天銀行股價出現破淨的窘境是投資者對這一邏輯的最好詮釋,而非僅僅因為淨息差收窄。銀行股價在過去一年中持續下跌了30%以上,即便去年銀行淨息差一度大幅拉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