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扎實開局”利好世界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2-12-24 08:54:38  


“穩中求進”新的內涵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穩中求進”仍是關鍵詞。“穩”是穩增長、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是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不斷完善,使經濟平穩發展的態勢保持下去,進而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條件。“進”是在對中國面臨複雜國際國內環境變化清醒認識和準確判斷上的“進”。“進”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簡而言之,“進”就是轉型發展,創新驅動,謀求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石建勛文章如是說。

  文章指出,“穩中求進”新的內涵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首先,未來中國轉型發展、擴大內需的增長,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去30多年,出口、投資和消費這三駕馬車驅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然而,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提升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彌補外需的不足,已成為當前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中國擴大內需可以有力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僅以城鎮化為例,上海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大約能帶來7萬億元的市場需求,城鎮化發展釋放的巨大投資和進口消費需求,將為全世界各國提供廣闊的參與及市場機會。

  其次,中國轉型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使全球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未來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主要由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方式將從依靠資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創新的模式轉變,這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全球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並給擁有科技和服務業優勢的世界發達國家、發達經濟體帶來眾多參與和合作的機會。

  第三,中國轉型發展、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將會使全世界受益。會議提出的優化外貿結構,完善穩定出口政策,積極增加進口;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加強外商投資權益和知識產權保護,穩定利用外資規模,擴大對外投資。繼續推進多雙邊經貿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這些舉措的實施將會給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