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特征與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09:03:47  


 
  二是最終需求不足決定非食品價格將處於較長時間的調整之中。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不是供給問題,或者講不是投資不足和貨幣供應量不足。增加投資和增加貨幣供給只能短期內抵消經濟增長下滑態勢,但無法改善經濟增長中期調整態勢。相反,更多的貨幣量增長和投資增長,將帶來後期更多的產能過剩,在兩大最終需求(消費和出口)均呈現趨勢性不足時,對下一期非食品價格將形成更大的下跌壓力。這對CPI特別是PPI形成長期性的壓力。

  PPI增長經反彈後仍會繼續調整。PPI的走勢與中短期GDP增長趨勢相關,但也與短期性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和投資增長有較大的關係。由於貨幣供給量在過去3-4個月間的明顯加快增長,會使PPI在未來一至兩季度內趨穩回升,但也只能是環比的適度上升,同比難以止跌。主要是因為缺乏兩個支撐:一是最終需求的支撐。二是投資和貨幣政策的持續支撐。估計,2013年PPI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環比反彈後將繼續回落,呈前高後低的走勢。

  3.樓市將會再次調整,房地產泡沫將逐步終結。

  樓市的繁榮主要支撐力量是流動性過剩和房價大漲的刺激。流動性過剩既與貨幣政策過於寬鬆有關,也與經濟繁榮產生大量的新增儲蓄有關。在房地產政策不當(金融過度刺激,鼓勵財產性增值投資而導致住房的消費功能嚴重弱化,投資功能過於強化)和房地產業存在體制性缺陷(沒有“稅收”調節機制)的情況下,長期過多的流動性必然刺激房價大漲,而房價大漲又會為更多的投資投機提供動力,即產生巨大的“賺錢效應”,強化上漲預期。未來這兩方面都成問題:一方面,未來流動性過剩將會明顯減少。

  首先,導致流動性過剩的原因由兩個減為一個,即僅可能出現貨幣政策寬鬆(包括美元供給過多的傳導影響),但實體經濟處於調整期會使內生性流動性減少。主要反映為銀行可貸資金增長放慢或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隨著經濟增長放慢、企業效益下降,新增存款將減少(企業和居民存款增長都將放慢);(2)在長期貸款占比過高(60%)、經濟活力不足的情況下,短期流動資金將會緊張,長期的貸款需求也受抑制,可能出現大量的“惜貸”和“惜借”現象;(3)隨著貿易順差增長呈現趨勢性放慢和國際游資流入動力的減弱,外匯占款增長將明顯放慢,這直接影響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間接對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增長產生明顯的壓力。

  其次,貨幣政策寬鬆副作用太大,特別是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多供給貨幣只會產生純粹的資產泡沫,對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無益,甚至還有嚴重的負效應。因此,未來貨幣政策應堅持“穩健”取向,不大可能再現2009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今年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放鬆從最近幾個月的金融數據和流入房地產的資金來,已有些“過頭”,應該加以糾正。即來自於政策寬鬆的流動性增加有限。穩健或穩健偏鬆的貨幣政策便無法給樓市提供有力支撐。

  再次,樓市繁榮的“價格因素”激勵將會消失,並使樓市逐步終結。樓市之所以泡沫越吹越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價大漲可能彌補購買力缺口,並使投資性需求不斷放大。我們估計,未來房價大漲將是小概率事件,因為新政府的房地產調控目標應是對房價大幅上漲“低容忽”或“零容忽”,如“大漲”將堅決調控,這會使投機性購買需求大幅萎縮。

  在高房價下,所謂真實的剛需是十分有限的(許多人是有需要沒需求,在房價大漲的誘導下,一些沒有能力的購買者也加入到購買隊伍,形成“虛”的剛需,主要是他們希望購買力缺口被房價大漲所彌補,並增值賺錢,如果不漲,這類“剛需”將消失,已購買者將成為真正的“房奴”)。沒有投機需求的支撐,房價只能大跌,不可能出現“平穩增長”。我們預計,2013年下半年房價將重歸調整,逐步進入中期熊市,進而推動宏觀經濟再度下行。

  4.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將加快。

  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好壞的標準不是速度,而是結構,結構優化、速度放慢便是經濟好轉,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經濟增長率加快便意味著經濟好轉。我們認為,未來幾年經濟均處於調整期,增長放慢但結構調整過程會加快,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首先,需求結構將會不斷優化。新政府的政策著力點如像我們預期的一樣,從投資和房地產轉向擴大消費和加快結構調整上,那麼將會支撐消費平穩增長,並逐步將潛力的消費能力釋放,消費有望在經濟一段時間的刺激後進入較快增長期,這將使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關係逐步趨於合理,這既能減輕產能過剩壓力,又有利於消費主導型經濟結構的形成。

  其次,產業結構將逐步優化。今後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估計在6至8%之間運行,CPI和PPI的增長也會較慢,這將使許多產業和企業效益繼續惡化,同時,也意味著結構調整的動力增強。由此,我們預計,2013-2015年是企業兼並重組的大好時機,是企業和產業加快結構調整的黃金時期。許多落後的產能將被淘汰,效益差的企業將會破產或被兼並,這很類似於1998年至2001年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