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憶念今年辭世的幾位文史大師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49:55  


 
  4月6日,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守常先生逝世,享年91歲。

  張守常先生早年就讀於北大的第二年即從英文系轉入歷史系,求學時即兼教職。1953他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之後在那裡堅守教學崗位長達60餘年。他先後從事歷史教學法、中國近代史和中國近代史料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於史學研究和近代史的學科建設等貢獻卓著。張先生真誠忠厚,治學嚴謹,學養深厚。他的著作《太平天國北伐史》、《中國農民與近代革命》、《中國近世謠諺》等是相關學術領域的名著。他是《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的編纂者,也是中華書局版《中國近代史》的主要作者。他關於北洋軍閥方面撰寫教材出版後倍受贊譽。

  國人對近代史的了解,能反思近代史中國的艱難挫折,張先生的近代史研究給人的啟發平頗多,在國家走向富強的征途中,我們更加懷念他!

  5月14日, 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教授羅哲文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940年羅哲文先生考入中國營造社,1946年即隨他的老師、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進入剛成立的清華大學建築系。1950年羅先生成為國家文物局最年輕的古建專家。之後,他全身心投入到北京古建築的修護中,修長城、保團城、轉移清音閣,維護紫禁城……。

  羅先生走遍祖國大地,考察各地古城,全中國100多個國家級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親自考察過。1985年,羅哲文先生和侯仁之、鄭孝燮、陽含熙等在全國政協提案,參加《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申報工作,使長城成為了被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他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早在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復長城,當時才28歲的羅哲文就擔起重任,每天騎著小毛驢上八達嶺勘察,反覆斟酌後擬定了維修規劃圖,之後他一直在為維護長城作貢獻,直到2003年,已是年近八旬的羅先生還參加了對漢長城遺址、樓蘭古國遺址等的考察,並穿越了被稱為 “死亡之海”的羅布泊。羅先生曾任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的名譽會長等。羅先生留下了很多傑出的著作,如《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長城》、《長城贊》(已錄入北師大版小學課本中)、《長城史話》和《中國帝王陵》等。

  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曾撰文說: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國家昌盛、政通人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一批能人志士為之鼓呼奔走,羅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這位古建築界和中國建築文化史研究的泰鬥級人物的逝世,是國家的大損失,希望後來者能繼承和學習羅老的精神,保護和維護好中國的古建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