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稻葵:世界經濟到底缺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12-29 10:26:41  


 
  這個世界也不缺人才。中國、美國、歐洲合計每年有上千萬的年輕人經過高等教育的培養,走進不同工作領域。創新的精神在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人引導下比任何時代都高漲。

  這個世界真正缺少的是良好的公共政策,是應對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種種國際挑戰的對策。在公共政策方面稍微取得一些進步,擺出前進姿態的國家,都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比如英國,儘管基本財政赤字的GDP占比仍然高達6%,卻以過去200多年來創紀錄的最低利率水平吸引了大量投資。而在中國,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賬戶,寄存於在上一輪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獲得巨大收益的民營投資者名下,他們看不清投資方向,摸不准下一輪政策的走勢,因此不願進行實業投資。

  那麼,良好的公共政策以及相關政策改革靠的是什麼呢?說到底,靠的是嶄新的經濟學思維。如今的世界,就像歷史上一樣,又碰到了一道坎兒,那就是在經濟學思維方面要有所突破。一旦實現突破,世界經濟的繁榮必將回歸,並能持續1020年。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經歷了若幹巨大挑戰,每一輪挑戰最終都是由經濟思想的突破來解決的。19世紀末,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經濟遭受了嚴峻的挑戰,工人運動風起雲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上議院的貴族主動提出了社會福利政策的改革措施,涉及基本福利制度、住房制度、勞動保護制度、公共健康制度,這一系列制度改革極大地緩解了社會矛盾,保證了英國經濟的穩定,也使得恩格斯當年所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所預言的危機並沒有爆發。

  1910年,美國的經濟儘管蓬勃興旺,但是財富差距創下人類社會新高。在這種情況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推出了一系列所謂“新進步運動”的改革措施,極大地限制了新貴階層的權力,解決了最棘手的社會問題,保證了經濟繼續前進,奠定了美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基礎。19291933年的大蕭條又迫使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推出經濟新政,從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金融監管等一系列方面入手改革,為美國戰後的經濟繁榮埋下了伏筆。

  最近一輪的經濟思維創新,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的美國總統裡根、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推出了所謂“供給學派”的經濟新思維,大幅度減少政府幹預,降低稅收稅率,這一系列政策帶來了世界經濟接下來20多年的蓬勃增長。後來的全球化、投資高漲、創新風潮等等都應該歸因於那一場改革。

  現今,全球經濟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面對投資不利、入不敷出、金融市場混亂、收入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矛盾,想要解決,必須依賴嶄新的經濟學思維。

  回過頭來看中國,時至今日,金融危機仍在肆虐,市場信心一片低迷,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唱衰聲音不絕於耳。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需要積聚能力,實現轉型升級。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關鍵詞可以比較好地總結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道路: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高層次國際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