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區域開放重心內移與經濟再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9 08:42:42  


 
  一種就是穩外需。重點在於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創新貿易方式,推動市場多元化,尋求新的增長點,擴大服務貿易。在這樣的戰略考慮中,無論是創新開放模式、創新貿易方式,還是推動市場多元化,尋找新的貿易增長點,擴大服務貿易,都應該把擴大內地和邊境地區的開放作為重要的內容。

  第二種就是穩外資。中國已經出台了很多政策,繼續鼓勵外商投資,支持和鼓勵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2011年服務業超越製造業成為利用外資的大戶。在穩外資中,為廣大內地開發開放、擴大外商投資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對外開放的區域重心內移的標誌 

  文章表示,1、十七大提出“提升沿邊開放水平”,標誌著第二輪沿邊開放啟動

  如果說1992年,中國設立了一批沿邊開放城市,開始實行沿邊開放戰略,沿邊開放與沿海開放、沿江開放相呼應,逐步走向全方位開放,那麼,中共十七大明確提出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則意味著新一輪沿邊開放正式啟動。此後,為了發揮沿邊地緣優勢,推動沿邊對外開放,強化重點口岸、邊境城市、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發展面向周邊的特色外向型產業群和產業基地。如今,在1.8萬公裡的邊境線上,涉及中國所有沿邊9個省區和11個鄰國的101個邊境口岸上,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各地都在尋找各種開放的新方式,尋找開放的新抓手,吸收外商投資,開展貿易、加工、物流、旅遊等各領域合作,邊境貿易所占份額上升。

  2、中西部地區設立一批特殊經濟區,成為拉動中西部開發開放的經濟增長極

  2007年以來,在區域規劃中,國家重點支持了一批有條件地區加快開發開放步伐,中西部地區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廣西北部灣、成渝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原經濟區,以及皖江城市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區加快發展,將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和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3、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對外貿易增速高於東部和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大膽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拓展多元市場,擴大服務貿易和利用外資,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動力增強,出口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同期總體增速,其中,重慶、河南、山西、安徽、貴州、江西、四川等表現搶眼。外商直接投資增長速度西部高於中部、中部高於東部,中西部高於全國平均速度,中西部地區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大幅度增加,占比上升。
  
  4、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提速

  2007年以來,隨著區域開放重心內移,中西部開發開放快速推進,地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已經連續5年,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東部地區和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增速。標誌著中西部地區自主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