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來:國學依然是社會倫理的長久資源

http://www.CRNTT.com   2013-01-10 14:48:09  


 
國學熱是文化自信心的表達和現實的需要

  東方早報:你怎麼看待國學熱?能分析下它產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導致的文化和社會後果嗎?

  陳來:1993年,因為市場經濟剛剛興起,還沒有充分發展,但那時已經有國學熱的苗頭了。

  真正的國學熱是最近十年發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1992年小平南巡以後,中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成功,它導致了國民心理的重要變化。

  國民的文化心理跟1980年代相比,已經完全改變了。上世紀80年代時,我們是事事不如人。當時中國人在世界上取得一點點成功,就會變成全民族的大事,比如那時聶衛平下一盤圍棋,都要牽扯全國人民的目光。那個時候,這些東西中國是輸不起的,找不到別的東西來支撐民族的自尊。 在那個年代,我們把所有的憤懣、怨氣,都噴發在祖先身上。同樣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東亞、日本和“四小龍”,都是浸潤了濃厚東方文化的地區。韓國最明顯,它同樣承受一份儒家文化,卻比較順利地走入現代化,這本身就是對那種把責任都推到傳統去的想法的一種否證。

  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從1990年代中期以後,越來越強。特別是在民眾中,成千上萬的民營企業家們,普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越來越強,這是國學熱最根本的起因。

  至於引起的文化後果,從這些傳統文化熱現象可以看出來,就是傳統文化的資源被社會各個階層所日益重視。

  從政府的層面來講,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再中國化”。現在對外宣示的觀念,都是中國文化,正面宣示我們現在是代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以和為貴”等,都是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政治資源來加強它的合法性。

  當然不是說有了民間的國學熱,才影響到中央,這是個互相聯繫、互動的過程。國學熱雖然主要是民間形成的,但政府也沒說不許搞國學熱,它在客觀上推動了國學熱,跟民間達成共識。

  國學熱興起的原因,除了現代化成功進行的背景外,最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建設以來,倫理和精神資源的高度匱乏造成文化真空,使得人民群眾按照他自己的需要和意願完全轉向傳統文化。所以,國學熱不僅僅是文化自信心的表達,它反映了對現實需要的認識。甚至跟經濟發展相關的管理智慧,也主要是向中國式的管理尋找智慧。企業家是最重視國學的,在中國做管理,不是用加加減減的數學符號來做的,需要學習如何在現實的中國式人際關係裡面去駕馭和調節,要有中國的人學理解和中國文化的人學智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