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公費醫療的“末日”到了?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1:41:47  


 
  以南京市的這次改革為例,由財政出資設立公務員醫療補助基金,對於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以上部分,可以通過醫療補助進行“二次報銷”。北京市同樣是在“確保公費醫療改革後公務員待遇不降低”的設計下,讓改革得以推進,而且北京的制度設計甚至在“一次報銷”時就給公務員“開小灶”:以海澱區為例,根據《北京市海澱區公務員醫保待遇調整的相關政策》,公務員就醫門診起付線為1300元(普通職工為1800元),起付線以上報銷90%(普通職工為70%),公務員住院起付線1300元補助1170元(普通職工無補助)。很多專家認為,無論如何,把公務員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總池子”的“接軌”是利好,但從北京這種制度設計看,“總池子”是進去了,“接軌”卻沒有完全接上,甚至有公務員從“池子”裡多拿、擠占普通職工資源之嫌。

  正是由於改革後“待遇不降低”,多地公務員表示對改革“沒感覺”、“無所謂”。

  ■ 醫療福利分配的倒掛形勢仍未根本改變

  醫療福利分配仍舊重公職人員,在公職人員中又重領導幹部

  狹義上,公費醫療指“實報實銷”的國有單位醫療制度;廣義上,公費醫療還包括公職人員享受到的種種醫療特權。如南京公費醫療改革的新聞中也提到,“副廳級”以上幹部不僅享受公費醫療制度,其治療地點也在各個規模較大醫院的高級病房,如江蘇省人民醫院、鼓樓醫院等。

  近日財政部公布一則消息——《每年將補貼央企離休幹部醫療費用人均1.77萬元》。實際上一位離休幹部每年的醫療費用不止1.77萬,根據《北京市離休幹部醫療費用全市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市屬離休幹部2011年人均醫療花費為39600元,而一些地方上這個數字甚至更高,根據《金壇市離休幹部醫療保障費首降一百萬》,這個縣級市的離休幹部在2011年人均醫療花費達4.9萬元。中組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離休幹部有百萬人,每個人一年花4萬醫療費,國家就得支付400億。當然,離休幹部指那些1949年之前就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其人數一年比一年少,更值得擔憂的是目前全國還有1500萬退休幹部,且隨著老齡化到來,其人數一年比一年多(2008年時任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稱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長),他們的醫療費用可能會比離休幹部更龐大。中組部2008年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意見》指出:“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規定,保障退休幹部生活待遇的落實。退休費要按時足額發放,在醫療上享受相應的待遇”。“相應的待遇”是指不同級別的幹部在退休後有相應標準的待遇,以“正部級醫療待遇”為例:持正部級綠色醫療證看病,不用排隊掛號,住院可享受單間病房,費用直接由衛生部門與醫院結算。

  最需要醫療福利照顧的農民在享受福利上有進步,但仍舊杯水車薪

  與離休幹部動輒4、5萬的年醫療費用相比,農村老人2011年能得到的200元醫療補助就顯得寒酸。當然這200元縱向比較也是巨大的進步。改革開放前,農村被強制要求搞合作醫療,但國家不出一分錢,全由社員自己掏錢,最後能享受到合作醫療好處的卻往往是幹部,所以當時群眾把合作醫療稱為“群眾交錢,幹部吃藥”,這是負福利。80年代,農村合作醫療被賦予自主權,結果馬上土崩瓦解,農民總算得到了零福利。這個零福利一直持續到2005年。200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起步,當年國家拿出5.42億元補助新農合,由此中國農民終於第一次享受到了醫療福利。2011年,國家拿出801.77億元補助新農合,參保農民人均可享受到200元補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