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夏斌:經濟改革的邏輯與行動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1:17:2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中國下一輪全面經濟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價格‘兩大核心’改革為突破口,推動以土地徵地、社保、財稅和‘國退民進’為主要內容的四大改革。”最新一期《財經》雜誌(2013年1月27日出版)刊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的評論文章“經濟改革的邏輯與行動”,詳文如下: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嚴重,正如中共十八大報告所說,表現在方方面面。現在不是討論“要不要”改革的時候,而是要具體探討改革從哪裡突破,採取哪些措施,路線圖、時間表是什麼。中國經濟改革要不要“頂層設計”?有人認為,可繼續“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不事先進行涉及諸多領域、諸多政府部門制度政策調整的“頂層設計”,我們能否真正推進改革?

  一是很難。經過30多年改革,剩下的多是難啃的“骨頭”。針對這些難題的長期協調難以突破;二是會耽誤發展大局。面對複雜問題,如果缺乏總體謀劃,僅推進A問題改革,引出B問題改革需求,再改革B問題,進而再引出C、D問題並有針對性地解決,改革效率低下。

  事實證明,四平八穩推改革,功效不明顯。充分估計下一輪改革中利益格局調整可能更加艱難,深層次改革會更加複雜,還可能出現意識形態爭論和短期經濟不穩定等糾結,很容易就易避難“繞道走”。其結果就是在綜合國力持續大幅提升的同時,國民怨聲載道,經濟不可持續的風險與挑戰難以徹底解決。

  ■ 經濟問題背後的邏輯

  研究“頂層設計”,就要準確把握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的本質要求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主題。科學發展的主線是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發展方式的立足點是提高質量與效益,主攻方向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關鍵是深化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一系列表述的邏輯簡明清晰。

  具體怎麼改?十八大報告從三個角度進行了闡述。

  純粹從經濟方面,一是深化改革,二是創新戰略,三是結構調整,四是城鄉一體化,五是提高開放水平;從民生與社會管理角度,一是辦好教育,二是推動就業,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四是推進社保建設,五是提高人民健康,六是創新社會管理;從討論生態文明必然涉及的經濟問題出發,中國需要優化國土空間、促進資源節約、加大生態環保力度及相關的制度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