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歷史辨析:孫中山最具爭議的“革命”行為

http://www.CRNTT.com   2013-02-02 09:18:25  


楊奎鬆:孫中山到底愛國不愛國?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騰訊歷史日前登載專題文章《孫中山總愛與侵略者合作》表示,孫中山是中國近代的“革命先驅”,但“革命先驅”的所作所為,也並非全然沒有可供商榷之處。

  孫氏最具爭議的“革命”行為,莫過於其屢屢選擇在國家遭受外敵入侵之際,不惜代價發動革命。這種革命手段,真的有必要麼?
 
四個案例:孫中山為尋求日本支持不計任何代價

  自1894年創辦興中會,孫中山就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有了明晰的認知。但即便如此,孫氏仍然多次選擇在日本侵略中國之際與之合作策劃發動起義。

  甲午戰爭期間,孫中山希望日本援助25000支步槍和1000支短槍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侵略中國。孫中山即決定利用清廷無暇他顧的機會,策劃起義。1895年3月初,中日兩國硝煙正濃之際,孫中山多次前往日本駐香港領事館拜見領事中川恒次郎。據中川致日本外務省的信函稱,孫中山來訪的目的,是計劃在廣州起義,希望日本能為其提供25000支步槍和1000支短槍。中川還說,當時廣州已有日軍計劃進攻廣東和孫中山在日人參與下打倒官吏的流言,華人對日本已頗露敵意,此可證孫中山求助日本的行為並不得民心。

  這種不得人心,孫中山自己事後也是承認的。廣州起義失敗後,他如此說道:“當初次之失敗也,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咀謾罵之聲,不絕於耳。吾人足跡所到,凡認識者,幾視為毒蛇猛獸,而莫敢與吾人交游也。”

  廣州起義的失敗,與孫氏未能獲得日本政府的支持有很大關係。中川恒次郎在其致外務省的信函中,並不贊同支持孫中山,理由有二:其一,孫中山等人力量、聲望、準備都不足,“舉事成功是難以置信的”;其二,戰事雖仍在進行,但清廷敗局已定,日本政府對從清廷手中攫取巨額賠款和領土割讓已頗具信心,沒必要再支持孫中山搞革命。不過,中川恒次郎也建議外務省,若清廷頑強抵抗,則也不妨支持孫中山:“若清國在北方聚集軍隊,堅決抵抗我方,則在南方讓彼等舉事。這不失為造成後顧之憂,以消其勢之一策。” 

  八國聯軍侵華,孫中山答應為日本製造侵占廈門的借口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北方爆發,隨後,八國聯軍侵華,其中日軍兵力占了一半。孫中山認為發動革命的時機再度來臨了。9月25日,孫氏赴台會見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要求日方為其提供起義所需的武器彈藥。其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有意侵占廈門,將其勢力範圍擴展到福建,此前為製造出兵廈門的借口,已製造了本原寺縱火事件。但因列強抗議,其占領廈門的計劃未能成功。孫氏的到來,再次為兒玉提供了機會。據孫氏自己1918年回憶:“時台灣總督兒玉頗贊中國之革命,以北方已陷於無政府之狀態,乃飭民政長官後藤與予接洽,許以起事之後,可以相助。”

  兒玉當然不會真的只是對孫氏的革命感興趣。其答應援助孫氏是有條件的,據隨孫氏一同赴台的平山周回憶,兒玉提出的條件是:“若孫以己之勢力攪亂廈門,為(日本)製造(割讓)的借口,使(日本)占領廈門,以後當可援助武器。”要怎樣才能給日本提供所需的“借口”?後藤新平也考慮好了,他“建議”孫中山:惠州起義後揮軍北上,在香港和廈門之間的海、陸豐由日方援助武器,然後進攻廈門,奪取日本在廈門設立的台灣銀行分行——該銀行被搶,日軍就有了開進廈門的借口了。

  孫中山有沒有采納後藤新平的“建議”?據隨孫氏一同赴台的平山周的回憶,顯然是答應了:“孫之求於後藤新平在於武器援助。然而後藤新平以為,日本政府已改變占領廈門的意圖,故難以立刻應允孫的要求。……孫中山為了再造支那全國,不得不許諾割讓廈門一角,兩者合作於此成立。”孫氏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在和兒玉會談之後,孫氏向潛伏在惠州的鄭士良起義軍發出命令,要求其改變原來向廣州進軍的計劃,而改向廈門進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