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地方債展期並非一勞永逸

http://www.CRNTT.com   2013-02-03 08:34:12  


  中評社北京2月3日訊/中國地方債猶如流沙,表面安靜如常,但是不時總有暗流湧現。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各銀行已經展期至少四分之三發放給地方政府、最遲在2012年底到期的貸款。根據其估算,在地方政府本應在去年底前連本帶息償還的大約4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中,各銀行展延了至少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到期的債務分別占到17.17%、11.37%和9.28%。即是說,未來三年將有4萬億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到期。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員費雪文章表示,這已經不是地方債第一次展期,而且也一定不是最後一次在有關部門牽頭之下,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延期。按照審計署估算,2011年、2012年,約2.6萬億元和約1.8萬億元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分別面臨到期,二者合計占2010年底債務餘額的四成有餘。

  也正因此,展期是不得不為之。官方也流行一種說法,在於當前中國地方不少債務是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中短期內並不產生回報,這些資產優質可靠,只是暫時沒有現金流,銀行債務往往又是中短期貸款,資金錯配之下,有條件的展期確有必要這是一部分的真相,但是中國地方債的問題並不止於此。

  審計署報告稱,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萬億元,約為當年中國GDP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並不包括村一級債務、政策性銀行、鐵道部等歷史債務,按照海通證券的估算,中國綜合債務在2010年底約29.6萬億,占GDP73.9%。

  事實上,70%以上的債務水平,大致是市場對於中國地方債務規模平均估算。對比國際水平並不見得特別嚴重,一般認為在GDP100%之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都較低。

  文章稱,中國地方債的問題在於中央政府信用的隱形擔保過大,從貸款、展期、還款等諸多環節,價格信號都遭遇扭曲,這使得地方債務不出問題則已,一旦出現問題,那麼上世紀90年代中國銀行業的技術性破產噩夢,很可能將會重現。

  地方政府債務最為直接的風險還是在於銀行的呆壞賬風險。按照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的最新說法,地方政府2012年底未償還貸款總額達到9.2萬億元人民幣,2010則是9.1萬億元人民幣。

  文章指出,在現實約束之下,展期是一種延緩債務危機的有效方式,但是並非一勞永逸,如果不直面中國地方債務問題的症結所在,那麼將問題留給明天的做法總有一天要面臨全額兌現。就未來而言,解決的思路還是在於走國外“市政債”的路徑,讓地方政府在約束條件之下自行發債,同時也承擔起對於地方債務的義務,真正能夠兌現並對自身信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