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08:54:38  


 
  文章認為,在具體層面,中國必須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實現重大轉變,才能真正做好新一屆政府的起步工作。

  首先是應對危機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轉為主動。過去幾年中國對外部金融危機和自身經濟下行壓力的應對主要體現為“保”和“穩”,以維持高增長,應對方式是“築堤壘壩”。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倒逼機制”,強調內外經濟調整都是機遇,化經濟下行的壓力為結構調整的動力。不再強調保增長或穩增長,而是利用外部內部的困難倒逼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把形成新的發展經濟方式作為倒逼的重要目標。

  其次是對經濟發展目標實現重大轉變,由快速轉為可持續。“快”從中央文件中消失,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表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受經濟增長調整、經濟速度趨勢性放慢這個事實,開始“去高增長思維”,不再去人為地拉高經濟增長速度。與之相適應的,考核幹部的績效標準也將發生根本改變,不以增長速度高低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而要更加強調經濟發展效益與質量指標。

  再次是轉變經濟發展的重點,由數量擴張型變質量效益型。體現為重提“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上,既強調推進城鎮化發展在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關鍵作用,也體現消費優先的新政策取向。如提出要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新消費增長點,預計相關政策方案將在2013年上半年出台。這明顯不同於刺激投資、投資優先的發展思路。

  最後是國際競爭策略將出現重大轉變,由融入轉變為自主。過去中國在開放發展上強調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強調出口,但卻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而苦惱,一些行業原想“以市場換技術”,結果既沒換來技術,又對自主品牌形成約束。因此,必須改變這一戰略,要更加強調擴大內需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文章指出,如果說2008~2009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那麼十八大的召開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分水嶺”。中國正結束一個時代(兩位數的高增長時代),將迎來一個新時代。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望在未來幾年中實現重大突破,以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將真正落到實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