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避免地方版“財政懸崖”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08:27:53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地方兩會陸續結束,伴隨這一輪“換屆周期”,地方新一屆領導班子會訂立新的發展目標,其中不少雄心勃勃。但隨著經濟整體的結構性減速,首先需要關注一個現實問題——錢從哪里來?

  財經國家周刊發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平新喬文章分析,2013年,地方財政將迎來第一輪考驗,而保民生的支出壓力會帶來不小的財政窟窿,中國是否會出現地方性“財政懸崖”?支出安排應該如何調整?貨幣政策調控如何走向長期?又如何深化金融改革煥發民間投資活力?

  地方財政更加吃緊

  文章稱,中國的財政收入對經濟增長速度高度敏感。過去十年,相對於每年10%左右的GDP增長,財政收入保持了每年25%~30%的漲勢,財政增速約是GDP增速的3倍。而根據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2012年GDP增速回落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財政收入的增速回落了12.2個百分點,對於經濟增速變化的彈性為2.7。

  中國財政增速的變化,相對於GDP增速變化有著三倍左右的倍增或倍減效應。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下了一個台階,來到7%~8%為主軸的新階段,財政支出增長理應合理縮減以適應這種改變。但是由於政策慣性以及決策者在高速增長期養成的習慣,因此有必要做出提醒。

  2013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最主要的窟窿可能集中在營改增、社保和保障房三個方面。

  第一,“營改增”的推廣,面向長期的改革可能造成短期的陣痛。營業稅改增值稅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服務業稅負水平,刺激第三產業發展,改善產業結構,以達成今後“有質量”的增長。但營業稅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2012年營業稅收入達2萬億元,全部收歸地方財政。

  雖然“營改增”所得的增值稅依然可以全部計入地方財政,但是其稅負水平卻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2013年將加快推進結構性減稅,全面鋪開“營改增”範圍,經測算“營改增”將使該項稅負下降20%,按照2012年2萬億的營業稅水平計算,如果“營改增”推廣到全部省份和全部服務業的行業,則地方政府財政年收入將會減少4000億元。

  第二,社保的隱性赤字。中國的社保體制採取“省統籌”,而社保體系基本上每年都會產生2萬億的虧空,今後需要地方政府填補。

  第三,保障房的壓力。要完成“3年36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任務,每年需要1.5萬億資金支持,而中央僅負擔1400億,除去社會融資等其他渠道,地方政府每年還需要自掏腰包1萬億。

  僅僅以上三項已經構成了3.5萬億財政支出,而2012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總共僅6萬億。兩相比較,2013年地方財政將面臨的局面可能“捉襟見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