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個社會主義者對蘇聯滅亡根源的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13-03-02 08:53:32  


漢斯.莫德羅:不同意把戈爾巴喬夫說成是社會主義的叛徒和西方的代理人,改革是蘇共必然的選擇。(圖為戈爾巴喬夫)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財經網日前登載學者左鳳榮的文章《一個社會主義者對蘇聯滅亡根源的解讀》,內容如下:

  蘇東社會主義終結已經二十多年了,原蘇聯東歐地區的國家已經走出轉型的震蕩,走上了穩定發展之路,有些國家甚至跨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雖然有些老人還有懷舊的情緒,但已經沒有人再想回到過去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漢斯.莫德羅長期在基層擔任領導職務,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柏林墻倒塌,他當選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還被選為新成立的民主社會主義黨(原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名譽主席。與其他共產黨執政時期的高官不同,蘇東劇變後他沒有放棄社會主義信仰,為了未來的社會主義,他認為必須實事求是地分析蘇聯社會主義失敗的原因。因此,他的許多看法與原蘇共的高官有很大不同,他不同意把戈爾巴喬夫說成是社會主義的叛徒和西方的代理人,他認為改革是蘇共必然的選擇。

  “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沒有生命力。”這是該書的一個核心結論。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蘇聯歷史問題的學者,我認同這一看法。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蘇聯從新經濟政策向高速工業化和全盤農業集體化轉變時期建立起來的。這一轉變違背了列寧關於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超越了階段,雖然依靠國家的力量取得了一時的輝煌,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埋下了蘇聯社會主義失敗的禍根。

  莫德羅在書中多次發表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看法。他認為:蘇聯過去在工業生產中沒有私有制,而農業中的集體所有制實際上也不存在,一切都屬於國家,不屬於任何個人。“社會主義崩潰和蘇聯解體的原因,是沒有深入研究經濟中的所有制問題。”(138頁)在一切都歸國家所有的情況下,生產好壞和勞動者的利益關係不大,國家的經濟、民眾千差萬別的需要完全取決於官員制訂的計劃。蘇聯資源豐富、地域遼闊,卻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購買日用消費品的隊伍越排越長,已經充分說明了這種體制的無效性。為了給自己的制度性缺陷辯護,斯大林發明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理論,即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短缺成了合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