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100萬億的憂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3-16 10:34:03  


百萬億的貨幣洪峰是各種因素交織的結果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全國兩會期間,央行發布了一組貨幣供應量數據,其中,2月底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5.2%,餘額達到99.86萬億元,2012年末,這一數據是97.42萬億元。央行負責人在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採取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要對通脹保持高度警惕,這是貨幣供應量達到歷史峰值的同時,貨幣當局明確表示加強調控的意圖。

  國際金融報發表財經評論人陳志龍文章稱,近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中國貨幣需求水平不斷上升,表現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速平均高於經濟增長速度。2012年末,中國M2餘額達到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是美國的1.5倍。尤其是M2與GDP的比例高達188%,創下歷史新高。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然貨幣嚴重超發,一些外媒也把“全球最大印鈔機”的高帽送給了中國的貨幣當局。

  文章表示,中國是否存在貨幣超發,流通中的貨幣量數據可以提供一種參考,但關鍵還是看物價是否穩定,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是否相適應。有論者以為,中國還處於貨幣化早期的進程當中,與發達國家的貨幣供應統計口徑有差異,以往很多非市場交易的金融服務類產品開始進入市場,自然需要更多的貨幣。用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話說,過去中國所統計的實體經濟只涵蓋物質部門,不包括服務業,所以隨著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及經濟快速發展,貨幣供應量很快就超過當時統計口徑的“實體經濟”的需要,表現為超經濟發行,即所謂“貨幣超發”。但實際上,貨幣供應不僅要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還需滿足服務業及金融市場的需要。

  另一方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這十年間,經濟大規模融入全球化進程,8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量,進出口占到一半以上。而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後,等於向世界發出“向中國搬錢”的集結號。於是,順差累積的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儲,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以及來分享升值的境外貨幣投機商”百川歸海”。在現行外匯體系下,每一美元進入中國,央行都要騰籠換鳥用相應的人民幣置換出去。中國特色式的“貨幣暗流”、“貨幣側漏”、“影子銀行”和灰色金融等共同作用,使M2偏高成為一個長期的伴生現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