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須綢繆經濟增速趨勢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3-06 08:49:20  


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中國經濟增速趨勢減緩,既有給定禀賦條件下的市場力量使然,也有眾多政策扭曲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服務業很重要”。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在最新一期《財經》雜誌撰文“綢繆經濟增速趨勢變化”,詳細內容如下:

  宏觀經濟分析習慣將時間因素分解成四項:趨勢、周期、季節和不規則成分。若討論中國經濟增速的趨勢項,主要涉及兩個問題:經濟增速趨勢變化的原因與走勢,政府在變化過程中的對策。我們期望從中找到製造業與服務業更恰當的角色定位,並重新定義政府職能。

  ■ 製造業領跑

  先從生產率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表面上看,中國過去30年各行業的生產率都有進步,但推動各行業生產率進步的主要是製造業生產率的進步。

  製造業生產率進步是引擎,其他行業生產率進步是依附。基本邏輯是:製造業部門的市場化改革與開放政策提高了該部門企業家和工人的人力資本(包括知識、技能和管理經驗)以及物質資本的快速積累,導致該部門生產率持續快速提高。製造業部門生產率提高帶動了收入增長,對農業、服務業、建築業的需求增長,以及政府稅收和土地價值的增長。

  持續高漲的需求,加上政府的投資支持,使製造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的相對價格提升很快,帶來其他行業生產率的提高。我們從結果上看到各行業生產率的進步,但讓飛機飛起來的,不是看起來飛得很快的機艙座位,而是製造業生產率提高這個藏在飛機翅膀里的引擎。

  上述邏輯里還有很多細節,其中的關鍵細節是:為什麼市場化改革與開放政策能帶來製造業部門生產率的持續快速提高?這些政策放在服務業是否也有同樣的增長效應?目前的看法是不能。市場化改革與開放政策對於改變激勵機制、鼓勵人幹活方面的效果差不多,但對生產率提高的效果差異很大,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製造企業更容易模仿和學習其他成熟和先進的企業,效率提高更顯著。製造業從產品到整個生產流程,甚至是從事這個行業的員工素質,標準化程度都很高。標準化程度越高,學習起來就越容易。

  提高生產率的本質是,用更少的投入換取更大的產出。以學習的方式提高生產率最有效,因為投入最小且所得甚多。比如一個瀕於破產的企業領導,學習了大獲成功的鄰居家的廠房設計、機械設備,還有從哪里招募的工人、產品賣到哪些國家等,學到這些不用花太多成本,但這些知識可能讓這家瀕於破產的企業的效率大幅提高,扭虧為盈。

  不勞而獲是提高效率的極致表現,不勞而獲的主要途徑就是多看多學。比較而言,服務業難學多了,服務業的標準化過程很難。例如麥當勞和肯德基,看起來也不是像英特爾或蘋果那樣的高科技企業,但有多少家企業能學會?豪華五星級酒店到處都是,但基本上都是外資管理,又有幾家中國企業能學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