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曉波:中國改革的邊界 保證統一不搞分裂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1:26:54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環球網日前登載吳曉波的文章“中國改革的邊界 保證統一不搞分裂”,文章說,任何選擇都有代價,統一也不例外。若將這個漢字組合拆解開來,統者“歸總”,一者“劃一”,在這個詞組的背後隱隱約約地站立著一些讓人望而生畏的“怪物”:集權、獨裁、專制。這似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你別無選擇。文章詳論如下:
 
  每一個中國男孩,幾乎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本國歷史的。我讀書讀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從鄰居家的舊書架上撈到一本泛黃毛邊、繁體字版的《三國演義》。展卷閱讀,羅貫中先生的第一行字就把十一歲的我給鎮住了:“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直到三十多年後,在書堆裡埋頭日久的我才突然抬起頭來,想找羅先生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天下大勢,必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為什麼不可以分了就不再合,而合了就必定會再分呢?比如美國,1776年建國後就沒有再分過,而歐洲在羅馬帝國分裂後就沒有再合起來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底是“中國的大勢”,還是“天下的大勢”?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美國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專家魏斐德甚至將它看成是西方歷史與東方歷史的“區別點”。

  在他看來,中國與歐洲在早期都是從部落制進化到了城邦制,東方的春秋戰國正與西方的古希臘同期,到公元前360年,東方發生了第一次重要的集權式變法——商鞅變法,西方則在公元前356年出現了亞歷山大帝國。到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1年,漢武帝完成了中央集權制度的試驗,西方的凱撒大帝也讓高度集權的帝制替代了共和制。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3世紀,東西方世界分別出現了雙峰並聳的、大一統的大漢王朝與羅馬帝國。到公元184年,漢帝國陷入內亂,經歷了將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羅馬帝國也在外族的侵略下分崩瓦解。之後,東西方歷史突然“花開兩枝”,中國在公元589年重新實現了統一,並從此再也沒有長期分裂過。而歐洲進入中世紀,經歷了漫長的封建制,便再也沒有統一過,盡管在2000年出現了歐元,實現了貨幣意義上的“統一”,可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關於歐元的存廢又成了一個衆說紛紜的話題。魏斐德的問題正是:“在世界第一批帝國——羅馬和漢朝——崩潰後,中國歷史和歐洲歷史為何差異起來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