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GDP主義是“中國夢”最大敵人

http://www.CRNTT.com   2013-04-16 09:46:58  


 
不能沒有“政府之手”

  中國官員上上下下的統一思維模式或者論證方式是:“有GDP不一定幸福,但沒有GDP一定不幸福”,或者“GDP不是萬能的,但沒有GDP萬萬不能”。但很簡單,這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充其量只是一個假命題。GDP是市場上各種經濟交易活動的產物。只要有經濟交易,就不會沒有GDP。很多國家包括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像中國官員那樣每天把GDP掛在嘴上,難道這些國家就沒有GDP了?當然,中國各級官員想的是通過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去追求更高的GDP增長。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善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輔助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確可以得到更高的GDP增長。後發展中經濟體都是這樣的。更早一些時候,亞洲的日本和其他新興經濟體所取得的高GDP增長,都是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合作的產物。

  但問題是,政府之手如何使用?在所有成功的經濟體,政府之手是為了輔助市場,而不是破壞市場,更不是替代市場。如果這樣,為了追求GDP,中國政府官員應當去作改革,去作市場經濟為導向的體制改革。現在有太多的體制有悖於市場經濟,改革了這些體制,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就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小康社會,甚至高收入社會。現在的問題是,改革體制不容易,甚至改革不動,因為體制背後都是龐大的既得利益。所以,各級官員避重就輕,轉而選擇作政府動員式的經濟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GDP是如何實現的呢?人們所看到的是各類異化的GDP: 有帶血的GDP,即政府和資方合作,通過高強度剝削勞工和犧牲人類生存環境的GDP;有破壞社會的GDP,就是把一些重要社會領域包括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產業化、經濟化而得到的GDP;有通過人為製造浪費而得到的GDP,公路、橋梁、大樓建了再拆,拆了再建,GDP的確有了,但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很多年來,GDP主義已經成為所有官員唯一所信仰的信條和意識形態,其他一切意識形態都成為點綴的偽裝。一切為了GDP,GDP就是一切。已經有足夠的經驗證明,GDP一直是上級政府衡量下級政府的主要指標。結果就導致了上述種種異化了的GDP。實際上,在中國的政治制度環境下,在短期內,追求高GDP增長並不難。GDP是市場條件下“交易”的產物,市場“交易”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貨幣化。當一個社會所有的一切,包括人的靈魂和軀體,都可以置於市場“交易”的時候,這個社會的GDP必然出現高增長。

  不過,結果也是顯見的。GDP應當使人幸福,但異化了的GDP使社會異化,使人異化,使社會不幸福,使人不幸福,並且GDP越高,越異化,越不幸福。經濟的畸形發展和社會的高度異化,是中國式GDP的典型象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流血流汗、承受GDP增長造成的最大痛苦的社會底層,並沒有得到高GDP增長所帶來的多大的好處,而獲益最大的官員和富人可以做投資移民,做環境移民,帶著帶血的GDP在國外享受他們所追求的生活。結果,表現為國家與社會、政府與民眾、財富者與貧窮者的高度對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