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元化”公共財政支持新型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08:34:23  


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社會成長的有力引擎和源泉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社會成長的有力引擎和源泉。新型城鎮化要以“市民化”為核心,以完成彌合二元經濟、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基本取向,這需要以“一元化”的公共財政作為支持後盾。

  英才雜誌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文章表示,中國城鎮化率以每年約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2011年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1億。城鎮化水平一路上升是30餘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內生因素,未來仍有繼續支撐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

  國際經驗表明:城鎮化率達到30%後開始加速,達到70%後趨於平穩,在30%-70%區間為加速發展期。也就是說,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城鎮化水平的較快提升還有巨大空間。如考慮到目前城鎮常住人口中還有1億多人實為未取得戶籍、未完成市民化、不能享受與戶籍人口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社會成員,則中國目前的真實城鎮化水平應在38%左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世界52%的平均水平。

  文章認為,在中國30多年的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首推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因為城鄉統籌中推進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其實質和核心內容就是農民“市民化”。未來幾十年間,中國將有3億-4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定居。真正使進城農民“市民化”,還存在主、客觀諸多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是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邏輯。

  政府是城鎮化的規劃主體,公共財政是政府處理城鎮化過程中公共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按照公共財政的內在邏輯和職能體現,消除中國財政的“二元”特征遺存、構建“一元化”的公共財政,是走向“市民化”為核心的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後盾。

  文章分析,這種一元化的公共財政應體現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