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復旦投毒案:因瑣事殺人帶來什麼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4-20 10:32:44  


警方調查稱毒物來自實驗室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訊/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逮捕了復旦大學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某。據初步調查顯示,林某是因生活瑣事與黃某不和,心存不滿而向其投毒。[詳見鏈接]

  這起毒殺案從曝光起就牽動著公眾的神經,名校的高材生、舍友相弑、少見的劇毒藥,再到“瑣事不合導致殺人”的動機,都成了引人注目的元素。對這樣一起焦點案件,我們該如何去認識呢?

從感性認識,案件的“特殊”使其成為關注焦點

  “名校光環和稀有毒藥”:復旦案與“朱令案”的相似引發公眾關注

  一起是復旦大學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和N-亞硝基二甲胺,一起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和鉈,同樣發生在頂級學府,同樣是常人接觸不到的稀有毒物,復旦投毒案件的確與19年前的“朱令案”有不少相似處。

  正是這種相似,使得公眾對兩起案件都報以極高的關注。“復旦投毒案”的相關話題引爆了社交網絡,而這種熱度也波及了19年前的懸案“朱令案”,以至案件當事人孫維和貝志城也紛紛出面發聲。

  “因為瑣事就引發舍友相弑”:感性上,嫌疑人這樣的動機讓人疑惑

  隨著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殺人動機為“和死者黃某因生活瑣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滿”。動機一經曝出,引發公眾驚愕,很多網友都在評論中表示懷疑,“不理解”和“不相信”復旦大學的一名校高材生會僅僅因為生活瑣事就毒殺舍友。

  “醫生理想”和“殺人嫌疑犯”:嫌犯兩面的反差也讓公眾無所適從

  在越來越多的消息湧現後,嫌疑人林某的更多經歷也被披露出來。公眾發現,林某不但成績優異,並且在網絡上發布過不少類似“醫學是神聖的!”和“醫乃仁術,愛心是一個醫務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內容的微博。

   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卻謀劃實施投毒的“雙面性格”也讓公眾無所適從,不少人感性上很難接受林某就是殺人嫌疑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