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信貸盛宴後的中國債務憂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5-06 08:58:04  


  中評社北京5月6日訊/2012年末,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占國民生產總值(GDP)比重略高於210%。證券時報發表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文章表示,中國整體債務水平的估算值存在很大差異,其區別主要來自對金融部門債務和未來養老金債務的處理方法,以及對歷史遺留不良資產和民間借貸估算的不同。假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產生的債務均作為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即它們已被包括在非金融部門債務之中。

  在中國,銀行仍然是金融系統的主導者和實體經濟信貸資金的主要提供者。此外,政府和企業債券也主要由養老金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持有。私人和企業之間的民間借貸活動以及外債(包括貿易信用)則是信貸資金的其他兩個來源。

  政府債務規模

  文章稱,狹義的政府債務規模較小。截至2012年底,中央政府國債餘額占GDP比重約為15%,這一數字不包括各部委通過相關企業實體承擔的債務、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為接管歷史遺留不良貸款而承擔的債務、以及地方政府債務。2012年底整體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約為55%,這包括中央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鐵道部債務、以及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發行債券。

  上述測算並沒有考慮養老金負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務。整體來看目前養老金缺口或債務並不大,如果目前的養老體系、退休年齡和支付結構不變化,那麼未來幾十年中國將積累起規模龐大的養老金債務。

  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成為爭論焦點之一。在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實際上主要來自拖欠款項或通過企業實體和融資平台借款。

  權威國家審計署地方債務數據顯示,2012年底地方政府債務超過16.5萬億,占GDP比重超過32%。這一數字並不包括縣級以下地方債務,且是多方妥協後的結果。地方政府債務2011年未能顯著增加,主要是對地方政府平台的新增貸款受到限制。但這一趨勢在2012年發生反轉。一方面,隨著名義GDP增速走弱,稅收收入增長大幅放緩,而土地出讓收入跌幅更大,兩者均惡化了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同時,影子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為地方政府開啟新融資渠道。2012年,城投債發行量大幅上升75%,信托貸款增長73%,另外,地方政府也參與了其他的一些創新型貸款渠道。據不完整估算,2012年地方政府債務增加了4萬億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