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告訴你一個真正的儒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5:31:04  


 
  這首先表現在大陸內地,就我所知的是政府官方在海外建了兩、三百家以傳播孔老夫子文明的孔子書院,這個東西當然有文宣的性質,自中國富強後大家很清楚除了富國強兵的經濟改革等硬實力外,一個大國要和平崛起必須還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軟實力。 

  既然談到軟實力,所謂文化底蘊、文化傳統,中華文明幾千年傳下來的東西我們應該看成豐厚的資源、老祖宗的智慧。而且我們畢竟生活在現代,這裡面必須有一個時代精神的審視,如何與時俱進。我所了解的孔子書院,目前為止還只是掛了孔老夫子的牌子,裡面即便有些什麼,但還是以教中文和語言為主。如果將來要落實,這方面要有精深的文化實質內涵。

  除了官方的文化方面,兩岸甚至包括在東北亞、東南亞大大小小的書院在各地,甚至在日本、韓國成立,因為中國民間講學的傳統、書院已經上千年,比如四大書院:岳麓書院 、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傳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書院興建,這些年我們都有交流和討論,似乎方興未艾,如此多多少少反映著中華民族發展到眼前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從各方面探討和平永續之道的明顯跡象。

  在台灣,所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在中學教育中是必修教材或者選修,在島內有著很大爭議。我於1952年在台灣出生,祖籍湖南,我在台灣就是外省第二代,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我們念中學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一高二必修《論語》、《孟子》,大學裡有一些哲理的探討,但高中是《論語》、《孟子》必修,考大學有這方面的題材。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東西在島內有很多討論與爭議,我想這是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形式。

了解儒家,從《四書》入門

  孔老夫子過世後400年後,漢高祖劉邦建立了一個漢王朝,中國史上第一個以帝王身份繼統的是劉邦。劉邦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不是一個文化人,而是一個有草莽豪氣的英雄人物。但他在定了漢朝江山後,漢武帝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劉邦時就開始了第一次的繼統。這樣的動作有什麼政治意義,天下穩定後政治文化經濟建設跟傳統文化什麼關係,他是怎麼思考的?自那兒後,中國不斷改朝換代,孔子所代表的中國文化主流一直傳了下來,我們也曉得天下第一家在《史記》有“世家諸侯王者”的列傳,孔子雖然不是王,但也列了孔子世家傳。世家是世代相傳,給他們立傳,但經過幾十年後就沒有了,統統灰飛煙滅了。但代表中國文化的儒家還存在,傳了下來,這值得我們思考。用一個長遠的眼光和心平氣和的態度,思考國族發展。

  儒學中心人物是孔子,從經典上理解就是但是大家所熟悉的四書,要了解儒家四書是第一手素材,四書自宋朝才把《大學》《中庸》從《禮記》中弄出來獨立,變成經書之一。現在讀《禮記》還有《中庸》、《大學》,兩篇非常重要的書。另外是孔子的《論語》,這是儒學第一手資料。當然,《論語》不是孔老夫子自己親自寫的,如果親自寫的話就不用“子曰”了,是大師過世後,文人弟子結集經過討論、爭議把先師重要思想和言論記下來,我想大家對《論語》比較熟悉。在《孟子》裡羅列了中國文化上難得的典範,認為所有聖賢之中願學孔子,給了孔子一個稱號“聖之時者”。換句話說孟子思想跟孔子關係就是願學孔子,言必稱堯舜,孟子還是在孔子思想輻射的影響範圍內,《大學》、《中庸》更是了。如果照傳統想法,《大學》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參整理或者編撰,《大學》跟曾參的關係非常密切,他是孔老夫子重要的弟子之一。再是《中庸》,孔子的孫子子嗣,《中庸》這本書的集成,他是核心人物。所以了解真正的儒家思想代表、中心人物,通過四書一定是一條正確的路子。

  《論語》這本書影響非常大,它後來跟科舉考試相關,那時社會的知識分子幾乎人人必讀,跟自己的前途有關,這對儒家思想的普及有很大幫助,但同時也有一些限制,因為跟整個政治結合在一起,是不是失去在先秦時代百花齊放、比較開闊、兼容並包的思想境界今天不詳細談。宋朝時有“半部《論語》知天下”一說,《論語》不必讀完,讀半部就可以知曉天下,這樣的話對中國文化的長期研習來講不是假話。換句話說中國很多學問,尤其以儒家為主體的是要積極用世、經世致用,不是空讀書。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先秦儒家的傳統學問都是要務實、能夠修齊治平、經世致用解決問題,而且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如果過分分工、學問是學問,事業是事業,肯定不是中國過去文化傳統強調的知行合一。

  我們所接觸過的,中華文化對東亞文化影響非常大,過去日本一些漢學界的學者推崇《論語》,也有類似這樣的話:把《論語》推崇成人間至高之書。四書的影響、《論語》的影響,儒家思想在過去整個民族發展中不只是停留在精英知識分子高層,而是深入到老百姓,老百姓不認識字,但其行為中滲透了儒家的教化。所以說“老少鹹宜,雅俗共賞”,8歲讀《論語》,等你的生活經驗豐富了、深刻了,80歲還會有很多新發現,在自己的生命裡可以得到很多印證。過去庶民、兒童啟蒙教材幾乎都受到四書、《論語》的影響。比如《三字經》、《弟子規》,還有高級知識分子專門談人物的一本書《人物志》,裡面專門談人物理論,如果對這樣的書稍微深入一點,會發現裡面幾乎都在發揮四書裡的核心觀念,所以其影響確實很大,大陸富強後要在全世界推廣最適合的人物,還是孔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