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魏鼎:官員貪腐根源是規則失效

http://www.CRNTT.com   2013-05-17 11:37:09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訊/深圳新聞網昨天登載魏鼎的文章“官員貪腐根源是規則失效”指出,官僚行為本身的不確定性,源於官員工作向上負責、官員選拔依賴上級評斷的體制。人們不確定規則是否有效,不確定規則的破壞是否要付出代價,也自然不確定遵守規則的意義何在。

  從一開始,網上出現舉報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的微博;到國家能源局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出來“辟謠”,劉鐵男繼續掌握審批實權,此後媒體噤聲、舉報人失語;再到劉鐵男接受調查並被免職,公衆在網上宣洩著快意,媒體紛紛標榜自己“事後諸葛”式的明智——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人們的不同表現,都呈現出諸多不確定性。而穿越層層疑雲,事件雖說有了一個初步結果,卻不免留下詭異的想象空間。

  卡夫卡在小說《城堡》裡,曾塑造了一個由不確定性原則統治的國度。書中的主人公K應聘城堡的土地測量員一職。在經歷一番長途跋涉後,終於抵達城堡管轄的一個村子。他向人們亮出自己的“聘用公函”,卻被告知“沒有被聘用”,因為根本找不到相關的公函備案或副本。對此,村裡人無一能給出解釋。當K向村長講到自己的困惑,村長認為這其中必有個小差錯,卻是不可避免,因為正體現了城堡中官僚機構“出色的組織性質”。

  具體到劉鐵男案件,同彌漫在故事裡的荒誕味道有幾分神似的是,包括舉報人、輿論甚至劉鐵男本人及國家能源局在內,好像都無法把握事態發展的具體走向。各方只能被動地做出反應,一切等待上層機制的定奪。而這種不確定性在現實中還有更極端的例子,比如官員已被判了刑,人們對此該有定論了吧?恐怕也未必。前段時間,河南固始縣官員被判刑後,居然連獲升遷。對這個支配社會的“不確定性”原則,人們也只好乖乖認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