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範泓:我為什麼寫《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14:33:03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訊/對於台灣民主憲政來說,雷震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騰訊文化日前登載歷史學者範泓的文章“我為什麼寫《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內容如下:

  “雷震案”於2002年9月4日在台灣獲得平反。這時距雷震先生遭至政治構陷而入冤獄正好四十二年,距他去世也有二十三年了。台灣媒體包括海外的一些報刊對此事極為關注,曾引用於右任先生的著名詩句“不容青史盡成灰”來形容“雷震案”的平反。也就是在這一天,台灣“國史館”出版了兩册《雷震案史料匯編》,其中一册是雷震在獄中十年的手記,可見當時雷震在與台灣威權政治統治者抗爭時一種複雜的心歷路程。之所以說它複雜,因為雷震不僅與蔣介石有過良好的公私關係,而且一個二十歲在日本留學時就加入了國民黨、有著三十七年黨齡的人,又是國民黨高層核心人物之一,在自己的晚年毅然決然地為了民主自由理念,不惜與自己的那個黨決裂,通過創辦《自由中國》半月刊與專制進行殊死的抗爭,贏得了當時台灣社會和民眾的敬意。因此,胡適先生說台灣的人應該給雷先生造一座銅像。

  1949年對於國民黨來說,是一個風雨飄搖、存亡絕續的年代。這一段歷史大陸的讀者不會過於陌生,但對於國民黨那邊的情況可能不太了解。本書第十六章“政治上的抉擇”談到了當時國民黨內部的一些混亂情景。這一年胡適先生已去了美國,雷震則隨蔣介石去了台灣,不久被任命為“國策顧問”。《自由中國》是在這一年十一月創辦的,發起人是胡適、王世杰、杭立武、雷震這幾個人。但不久,國民黨內部出現分歧,他們在審視大陸失敗的原因時,一派以蔣經國、陳誠等人為主,認為就是民主太多、自由太濫所造成的,而遠在美國的胡適以及在台的雷震等人則認為恰恰相反,正是自1928年以來國民黨推行“一黨專政”才導致了這一結局。胡適、雷震等人是少數派,他們意見不可能得到當局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雷震以及剛剛創辦不久的《自由中國》將其視野從國際開始向台灣社會內部,發現了許多問題,開始批評國民黨的一些做法,從1951年始直至1960年因雷震被捕、《自由中國》被迫停刊,一直沒有停止過。蔣介石對雷震大為不滿,認為你雷震是在做我的官,怎麼可以像青年黨、民社黨左舜生、張君勱、徐傅霖那些人與我較勁。從此,兩人關係漸行漸遠,直到雷震被注銷黨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