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全球貨幣戰爭中如何做投資(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3-06-04 07:44:57  


 
  中期優先考慮大宗商品出口國

  中短期內,由各主要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及新興國家大量累積外匯儲備形成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現象表明,目前可能正是投資大宗商品出口國的機會。採取此策略的原因是這些國家近期已受到了全球需求下滑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美國經濟企穩及日本和中國經濟預期復甦之際,全球需求在未來幾個月將有優異表現。

  中長期高配金磚五國

  中長期內,理想的策略包含高配有著更高回報率與更小泡沫風險的新興國家。以高增長、穩健且強有力的政府監管為特點的金磚五國似乎是最好的候選者。

  根據全球過剩流動性調整貨幣策略

  利差交易策略主要是賣出低收益貨幣並買入另一種更高利率的貨幣,鑒於日本央行實施的零利率政策,此類策略歷來以日元作為基礎。實施此類利差交易策略的興趣目前甚至更為濃厚,這是因為日本央行追加流動性注入將使日本的收益率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同時多種貨幣兌日元相對升值將提升以日元作為外幣持有的資產的總回報率。此外國際機構以准官方方式認可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的新方法,理由是他們並未指責日本進行貨幣操縱。因此在全球層面正式接受了包括日元貶值在內的此類政策。因此利差交易策略甚至變得更富有機會,也更安全。為確定按照利差交易策略要買入的最適當的貨幣,我們青睞以往帶來更高回報的國家。新興經濟體接近於經濟過熱的情況,如土耳其或新西蘭,由於這些國家將會保持較高的利率且會保持其貨幣升值,可能會成為制定此類策略的標的資產。未來幾個月只有資本控制措施才能限制這一過程。我們建議在短期內購買澳元和紐元。

  債券和股票將受益於對高收益率的渴求

  大部分國際投資者受到日本政府新政策的誘導,將有大規模資金流出日本,流向比日本市場回報率更高的市場。但美國近期的資本賬戶數據表明正好相反,出現資本匯回日本的現象。我們認為這一過程很正常,鑒於日本政策組合極為寬鬆的立場,日本經濟預計將有出色表現。同時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強度減弱,全球市場普遍認為風險下降。因此美元作為避險天堂的作用不及以往重要。我們認為一旦市場意識到日本經濟政策的正面作用有限,日本以外的資產將重新獲得吸引力。

  由於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對政府債券價格施加的壓力上升,日本投資者(特別是養老金基金)將面臨低回報的境況。該量化寬鬆計劃將吸收50%以上的未來政府債券新發行。這令日本機構投資者將不得不尋找其他類型的資產。此外外國資產(債券和股票)的回報率歷來比日本資產高。日本機構投資者對投資組合進行多元化的動機將逐步增強。

  由於全球流動性過剩,哪些種類的資產將成為日本及世界其他國家顯而易見對更高回報充滿渴求的受益資產?

  .帶來更高回報的避險資產(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核心國家的國債)將從這一過程中獲益

  .短期內的日本股票

  .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

  .高股息股票以及高收益率債券

  .產生高於政府債券回報,同時鑒於其業務活動的地域多樣性,呈現出安全和防禦性特點的全球企業

  大宗商品迎來新一輪上漲周期

  大宗商品在全球層面是流動性過剩的傳統受益品種。然而大宗商品價格近期回落,標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數總回報指數體現了這一點,該指數自2013年2月以來跌幅超過7%,證明目前全球需求低迷。由於2013年下半年日本和中國將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未來幾個月全球需求應會回升,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再次受到投機性頭寸的影響。

  為確定全球層面的流動性,我們將首先對全球貨幣供需做出估測。自2000年以來全球貨幣基數每年平均以同比15%的速度擴張,主要得益於工業化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危機爆發之後,全球貨幣基數急劇攀升,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增長率達到20-30%。可以利用全球GDP、收益率曲線利率和匯率的傳統等式對全球貨幣需求做出大致估測。正如預期的那樣,全球經濟加速增長導致貨幣需求上升。我們可以將過剩流動性計算為全球貨幣供需之差。我們的模型表明,全球貨幣供應過剩這個變量很能說明油價波動的問題。因此全球經濟中的流通貨幣量和大宗商品價格直接正相關。

  全球經濟政策的周期性方向將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壓力。與此同時,多個因素表明未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勢頭不會像2008年那樣明顯,原因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