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徐高:決策者的態度是中國經濟最大未知數

http://www.CRNTT.com   2013-06-23 10:13:15  


 
  第二,次貸危機後,中國經濟增長的瓶頸在需求不足。這一點大部分觀察者都認同。次貸危機讓美歐經濟之前那種借錢消費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從加杠杆轉變為危機後的去杠杆。這讓中國面臨的外需走弱,經濟增速因而走低。需求不足也就意味著產能過剩,必然會帶來去產能壓力。在短期內,廠商還可以通過去庫存、降低產能利用率等措施維持。但如果需求不足長期持續,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將不可避免。隨之而來的,將是物價持續負增長的通貨緊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曾連續5年處於這種狀態。次貸危機之後,因為穩投資穩增長政策的出台,我國尚未進入大規模去產能的通縮階段,但這方面的壓力揮之不去,成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最大威脅。

  第三,政府目前推動的改革措施不足以明顯改善中國經濟的結構,難以穩定經濟增長。觀察者們在這一點上的共識不如前兩點。新政府換屆上台之後,推出了包括下放審批權,擴大營改增試點等改革措施,希望通過轉變政府職能來煥發經濟增長的活力。這些措施的方向雖然正確,但效果有限,難以穩定增長。因為在需求不足所帶來的去產能壓力之下,民間企業就算上項目不再需要政府審批,且稅負還能夠下降,也不會有太多投資的意願。另一方面,推動居民消費上升所需的,是通過土地制度改革、國企改革等根本性措施來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但這些深層次的改革目前尚未被政府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僅憑目前這些“小打小鬧”的政策,中國經濟很難再平衡,增長也很難穩得住。相當部分的觀察者是認同這一點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但就算三中全會能夠在轉型政策上取得較大突破,政策效果要體現出來也得等到明年。因此,至少在今年年內,僅憑改革的措施是穩不住經濟增長的。

  第四,穩增長需要刺激需求的政策。具體來說,決策者需要通過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來穩定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這其實是前三點的一個自然推論。但在是否要刺激經濟增長上,觀察者們的觀點相當分化。目前,反對刺激的聲音就算不比贊成的大,也至少是一半對一半。反對者認為,刺激需求的政策是“引鴆止渴”,是以更大的長期風險來換取短期的增長。更何況目前政策刺激的效果已經逐步遞減。誠然,四萬億刺激政策因用力過猛,造成了通脹和房價上升,經濟結構進一步惡化等副作用。但我們更應該吸取的教訓是怎樣改進刺激政策的實施,減少其副作用,而不是就此全盤否定刺激政策的必要性。應該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去產能帶來的通縮。一旦通縮真的發生,不僅企業及財政的財務狀況會急劇惡化,社會也有可能因為失業的大量出現而失去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