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望:中日兩雄的心理距離

http://www.CRNTT.com   2013-07-15 14:07:26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後,日本民主黨政府在北京強大的外壓下釋放漁船船長,進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弱國心理,令日本人強烈感到受中國壓迫。在這一不信任的氛圍下,當中方提出日本需重回擱置共識,承認釣魚島存在領土爭議時,日方卻會懷疑中國背後的動機,質疑北京會否提出進一步領土要求。中國基於防衛意識而提出的外交主張,在日本看來卻是對外擴張的表現。早前《人民日報》刊登有關“琉球再議”的文章,更加強了日本國內的這一認識,徒然成為了日本右翼說服民眾接受中國正成為“擴張霸權國家”的論據。

  從中國角度來看,由於甲午戰爭以來飽受日本侵略欺凌的屈辱歷史和悲情記憶,釣魚島問題直接涉及到中國外交中最為敏感的問題領域:即主權和領土問題,和中國的國家尊嚴和政府合法性息息相關。回顧歷史,中國歷屆政府都強調,在主權問題上沒有商量餘地。1990年代末的香港澳門問題,都是在“主權在我”的前提下才得以解決的。

  過去幾十年來,日本國內主流看待中國,也往往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中國國內社會制度的未成熟,和中國對日抗議遊行中出現的暴力行為,更令日本以民主國家自居,貶低中國是一個不可理喻的異質國家,不屑於嘗試去理解中國的想法,以為只要以美日同盟為後盾,就一定能逼迫中國讓步。

  過往中國對外動武的歷史經驗證明,北京往往在危機中既有現狀一再被打破的情況下接受風險,實施戰略上的積極防禦,被迫動用武力。1950年代主動出兵朝鮮半島,就是涉及到敵對美國在中國邊境作出可能改變戰略現狀的部署。2012年,缺乏外交經驗的日本民主黨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拋棄了中日過往在釣魚島問題上以“擱置爭議”為主的模糊化處理,給中國官方造成極大的危機感。北京判定,日本此舉將極大地侵害中國主權這一核心利益,如果不做出回應,將造成既成事實,給中國長遠國家安全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

  中日關係最為理想的互動狀態,是日本勿忘歷史,中國寬容大度。兩個曾經兵刃相見的國家要化解歷史恩怨,絕非易事。面對以上長年的相互認識差距,中日兩國首腦都應嘗試換位思考,重建信賴關係,慎用軍事武力,和平化解當前的領土爭端。

  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機構當代中國研究所講師

   2013-7-11 15:07:19 來源: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