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地方政府、企業和中國的制度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3-09-10 09:44:12  


 
  現在的情況很不相同了。頂層對地方創新鼓勵不足,支持不足,更不能保護地方創新。1990年代中期之後,在中央地方關係上,總體的趨勢是越來越集權。集權不是頂層的集權,而是中央官僚機構的集權。中央官僚集權制度,對地方創新很不利。實際上,地方上越來越多的創新,往往被中央官僚機構(而非頂層)所否決。現在中央官僚機構和地方政府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互相“否決”的局面。地方上的創新經常被中央官僚機構名正言順地否決,而中央官僚結構的一些政策,地方政府也想方設法地不執行,實際上也是“否決”。

  現在的中央政策多出自中央官僚機構,但很多這樣的政策,實際上不符合地方實際情況。地方政府的抵制並不難理解。地方創新不行,但也不想執行不符合地方需要的政策,那地方官員在做什麼?很多地方官員都在疲於奔命,做一些中央硬性規定必須做到的事情,例如維穩、防止老百姓上訪等等。儘管地方官員做得很辛苦,但實際上的情況則是越來越糟糕。如果讓地方政府進行創新,情況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現在地方政府官員面臨兩大矛盾。其一是和社會的矛盾,他們必須執行上級的政策,得罪社會;其二,政策很難執行下去,他們又要得罪上級。

地方政府被“妖魔化”

  在很大程度上,一線地方政府基本上是被“妖魔化”的。在老百姓眼中,中央政府是好的,地方政府是壞的;在中央政府眼中,老百姓是好的,問題就出在地方官員。這裡,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老百姓,沒有人去追求問題的根源在哪裡?這種認知很可能是假性的。地方一線政府和官員必須直面社會層面的問題,要管理和控制這些問題,他們不得不和老百姓發生衝突。而中央官府則遠離民眾,不用直接處理社會層面的問題。老百姓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感知當然有不同。尤其是現在很多硬性的政策,都是由遠離社會的中央官僚機構所制訂,很少考量到社會層面的可行性。地方政府在硬性執行過程中,和社會的衝突變得不可避免。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還是地方政府和社會之間的矛盾,都在加速激化。很顯然,這種局面很難持續下去。怎麼辦?還是要回到鼓勵和保護地方體制創新和改革的道路。有兩個問題特別突出。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央頂層要減少和防止中央官僚機構,對地方體制創新的扼殺。第二,要推動地方政府層面的改革,尤其是地級市和其所管轄的縣或縣級市關係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地級市已經成為縣政改革的阻力。要克服來自地級市的阻力,可以對地級市進行重點改革。在現行體制內,地級市具有立法權,可以通過地方立法,有效推進地級市本身的改革。也可以全面推廣省管縣制度。省管縣制度現在只陷於經濟財政方面,但實際上這個制度可以推廣到包括人事幹部等方方面面,這個可以切斷地級市對縣政的干預。計劃單列市和直轄市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改革方法。恢復和賦權省、縣兩級政府的制度創新空間和能力,可以為改革創造巨大的動力,也是突破現行中央地方關係僵局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