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其仁:改革的力量不會停

http://www.CRNTT.com   2013-09-13 09:34:24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解這個扣?一方面,土地是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化基礎設施融資的重要來源,你可以批判它,但這是現實;另一方面,徵地成本越來越高,農民越來越不幹,而有些地方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會過度使用政府手裡的權威和強制力,造成很多衝突性事件。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不認為我們坐在這裡能想出辦法,要去各地第一線看能不能找到苗頭。

  中國的好處是大,底下有很多優秀的人,逼得不行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試這個辦法,試那個辦法。對抗是一種辦法,小產權是一種辦法,還可以找到一些更好的互利辦法。比如,我們在成都看到的辦法就不錯,慢慢把徵地制變成一個買賣制,留一塊地允許農民自己參加交易,開出這個口子來了。北京郊區、廣東、江蘇都有類似情況,因為政府徵地老是很“火暴”,執行者也會想辦法減輕代價。各地也都有一些通行辦法,在徵地中進行“留地開發”模式。比如拿你100畝,給你5畝,你可以經營做設施。像北京的溫都水城,底下那塊地就是集體地,沒有被征為國有地,由村裡集體搞設施賺錢。大量的農家樂也是集體土地,也在參與城市化過程中的土地增值。在這當中你會看到有新的芽子長出,但困難在於這新的芽子怎麼跟已有的法律體系咬合,這很麻煩。

  這次國務院批上海的自貿區,我覺得很有意思,規定在一個區域一定時間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某些法律停止執行。就是可以經過一個程序以後,在某個區域內把已有的不適應的法規停止執行,在一段時間內實行另外一套也合法的體制。我相信這一招對大國的進一步改革會幫上忙,比如在土地問題上就可能幫上忙。例如,要讓農民的集體土地入市,就跟全國法律衝突,全國法律還沒開這個口子。但你可以試,承認它合法,因為它也把土地給城市化、工業化用。而政府可以在裡頭抽稅,農民也可以從中分享利益。而且,由於都是市場原則,就更服從市場的邏輯,即任何土地資源都要講成本和收益,不能胡來,不能少數官員想怎樣著就怎樣著,想給誰就給誰,而要按照市場競爭的原則、出價高者得的原則,讓資源用到利用效率最高的方面去。同時可以緩解社會矛盾,不要讓官民衝突那麼厲害,也防止官員由於權力過大而進入腐敗的巢穴。這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

  底下總會在矛盾面前找到解決的方式,問題是有沒有給它變成全國性法規。在變成全國性法規之前,是否可以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規來支撐這些新的試驗,把矛盾化解掉,然後開始走一條新路。

  變革的力量不會減弱

  我們去底下作調查,不是聽想法,而是看做的事。這些事不一定有什麼明確的綱領,但這些現象裡可能就有進一步推動變革的積極因素。目前我進行的調查,包括土地問題、戶籍問題,包括大家在北京熱烈討論的一些問題,到底下去看都有一些解的因素。比如金融,你看底下有多少種金融形式?問題是它怎麼能夠合法化。什麼叫改革?改革是把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合法化。

  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可能由於這個那個就會憋死,但合法化很難,這就涉及意識形態、過去的觀念、既得利益,怎麼妥協,怎麼形成新的共識,這是難點。而我們這些年這個變量是滯後的。

  我相信改革的力量不會停。因為在開放的環境下,全球的技術變動的衝擊非常大,現在不是關起門來成本收益很穩定的年代。我不相信變革的力量會減弱,但合法化的動力是弱了,求穩的思想這些年大了,所以躲事情。而已經上了門的事情其實是機會啊。所以為什麼叫“紅利”呢?就是說改革跟投資一樣,你不投將來就沒有收益。

  (周其仁,生於1950年,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擔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2012年3月,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