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羅天昊: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三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9-11 08:38:04  


 
均衡戰略造就中國城市的普遍崛起

  最近幾年來,伴隨著沿海區域經濟增速下滑,中西部增速卻逆勢上揚,而在這一現象背後,是中國國家戰略的變化。

  與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領域的“先富帶動後富”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區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奉行非均衡發展戰略,即,優先發展東部沿海,然後輻射到中西部。

  。 改革開放凡三十年,中國已歷滄桑巨變,實現了狂飈突起式的崛起,亦凸現了一些初具實力的經濟區域,如早年的珠江三角,長江三角;而在這些區域,也崛起了代表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北上廣深。特別是珠三角的崛起,帶動了中國經濟的整體騰飛,但是,由此也帶來了東部沿海與內地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中部塌陷,西部沒落。

  在東部沿海區域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對於國家戰略的整體壓力尚不明顯,但是,近年來,沿海區域,特別是浙江與廣東等中國以前的經濟龍頭增長放緩,使國家迫切需要新的增長區域,另外,由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外需急劇萎縮,未來內需對於中國經濟的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國家戰略,逐步從優先發展沿海的非均衡戰略,過度到全國性崛起的均衡戰略的時候,各個城市和區域蜂起爭雄,將所有的城市與區域,都拋入競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自2008年以來,中國先後將十幾個區域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從東至西,從南到北,幾乎全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棋局之中。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將中國的經濟發展,歸功於縣域競爭。而在中國的國家級規劃出台之後,未來,中國的地方競爭必然升級,由縣域競爭,上升為省域競爭。

  中國前期的國家級區域規劃,最後都形成了區域性的經濟中心,並且富有強大的輻射作用。最典型的長三角和珠三角。長三角核心區為上海和江浙部分城市,其輻射區域,主要在華東,珠三角的核心區域,集中在廣東東南,其輻射區域,主要在華南。今後,中國在均衡式發展戰略之下,將誕生更多的經濟中心,最近幾年,長株潭城市群,武漢都是圈,中原城市群等逐漸崛起,中部經版圖隆起有望,而重慶,成都,西安,新疆等西部區域,發展亦非常迅速,此前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在經過改制之後,面貌煥然一新;北部的內蒙古,則出現了被稱為“小香港“的鄂爾多斯等新興城市。中國實現整體性均衡崛起的宏圖在望。

  城市和區域的普遍性崛起,將使中國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徹底實現孫中山百年前所設想的中國崛起的夙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