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紅樓夢》看康乾盛世的悲慘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3-09-20 04:32:11  


1987年版《紅樓夢》劇照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訊/紅學研究者陳林今作《中秋禮贊《紅樓夢》—— 兼論曹頫“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與T.S.艾略特《荒原》之比較》指出,從政治意義的角度來看,曹頫(——作者認為曹頫才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用一部小說粉碎了康雍乾所謂“盛世”的謊言;從文化思想的角度來看,曹頫通過描寫賈寶玉的離家出走,對自己身處其中的那個封閉的文化圈作了全盤否定。文章內容如下:

   現存120回《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清代大文豪曹頫(1706年6月8日~1775年?)長久埋沒在歷史塵埃的深處,這是中國文學界、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沉重悲哀,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學術和道德上的巨大傷口。

  儘管如此,曹頫的作品在中國卻始終擁有龐大而狂熱的讀者群,並使來自歐美的文學和歷史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深感著迷。不為人知的曹頫可謂“孤篇獨絕,竟成大家”,他以廣為人知的《紅樓夢》(本名《石頭記》)而注定成為世界文學歷程中一座偉岸的里程碑。

  曹頫的《紅樓夢》既有華美精致的文字表象,又有博大莊嚴的精神氣質;他繼承了東方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然而又在語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複雜性與穿透力等方面達到了古往今來漢語寫作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在曹頫的作品里,大家又不難發現世界各國、各民族、各語種里最優秀的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所共同遵循的藝術法則與道德取向。

  曹頫的獨特性在於他以個人成長的經驗和始終如一的純真之心觀察、辨析其生活環境,揭示了假醜惡肆行於世、真善美慘遭摧殘的悲哀現實,摧毀了古中國存在任何所謂“盛世”的神話。

  與此同時,曹頫的博大與悲憫使世界的複雜性在其筆下得到了自然而真實的再現,不但人性的真善美與假醜惡有機地統一於作品中的各種角色,而且一個古老而封閉的文明陷入死亡荒原的大趨勢,以及這種文明獲得新生的內在資質,都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呈現與闡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