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自貿區為什麼是上海?

http://www.CRNTT.com   2013-10-12 10:02:55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訊/自貿區的建立將有助於上海發揮其在全國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中的職能。此次服務貿易的開放成為自貿區產業開放的重點,這將使中國未來在國際高端分工地位上占很大的優勢。

  上海浦東,從杭州灣北岸洋山港臨港新城出發,一路北上,直至長江南岸外高橋港區碼頭,4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大約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將掛牌成為中國大陸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

  “目前國務院已經批准成立,全國人大也已授權進行法律調整,掛牌後就可以運作。從批覆意見來看,應該是在10月1日開始施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有消息稱,上海自貿區將於9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屆時,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將出任自貿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7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中國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試點。消息一出,自貿區概念股連續數個彪悍漲停。

  但與股市的大熱相反,上海市官方的表現審慎、低調,至少在目前,具體的方案仍未公布,相關配套細則仍在研究。

28.78平方公里的試驗田

  國務院劃定的上海自貿區,包括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資料顯示,目前,這一區域貿易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以上,上海港已連續兩年蟬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據悉,上海最初希望爭取將整個浦東新區都納入自貿區範圍內。“但這樣一來,區域太大,管理的難度就會加大。最後決定先小面積進行試驗,等經驗成熟之後再推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教授王曉紅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上海的申報方案涉及投資、貿易、金融、行政法制等多項改革試點,擬通過兩三年的試驗,推進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和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以及綜合實現一系列創新改革目標。

  在貿易領域,上海自貿區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凡是進入這20多平方公里區域的貨物都是零關稅,出了這個區域要實行出口退稅,但進入國內消費,要重新徵稅。”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將使貿易更加自由和便利。

  在擴大投資領域,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成為亮點。 “在這裡,工商注册登記更加便利,對外國投資者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就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都列為開放’。負面清單式的開放方式,是一種准入前的國民待遇嘗試。”

  金融領域的開放則成為試點中最受關注的焦點。申報的方案明確表示,在區域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區域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離岸金融業務亦被列為金融領域開放的重要部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這種創新不只是讓渡稅收的優惠,而是率先開放、探索在這個特殊的區域內實行新的管理模式。

  “究竟是要政策優惠還是要改革?改革究竟要改哪裡?” 張漢林說,這是關鍵。

  張漢林認為,試驗區真正的“本事”是靠自身的改革,而非政策的優惠。但他同時也擔心,到最後,上海自貿區會不會也只是淪為政策優惠的受益者。“例如,當年浦東新區在剛設立的時候,也立志要改革創新,但發展到現在,它的管理體制同樣的臃腫,看不見所謂便捷的管理和服務,看到的還是官僚。”

  據上海市市長楊雄透露,3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調研時,一再問他,上海是不是要改革?他回答,上海沒要政策,上海要改革。楊雄的態度很堅決。“上海希望通過自貿區建設,在體制機制上有新的突破。”

  當然,這也是7月3日國務院會議上總理的明確要求。

  “試驗本身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這個綜合試驗過程中,有些東西並不是在一開始就有定論。”邢厚媛說,目前只是批准建立,給出了一個方向性的框架,“在這個大框架裡,需要做的文章太多,各方面的制度要在不斷推進中完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