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http://www.CRNTT.com   2013-10-14 08:20:43  


全球都在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釋放什麼樣的改革信號,拿出什麼樣的改革方案。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訊/當中國經濟的增長到了需要全面清理沉屙並核算改革成本的時間窗口時,意味著增量改革的使命完成之後,其負效應的陸續表達已成為深層次改革的主要阻力了。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使命之一便是:在全面整理改革開放35年來經濟增長負效應清單的基礎上,鎖定關鍵領域的深層次改革,給出明確的改革路線圖,搭建配套的制度執行框架,為中國經濟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持續有效增長提供政策保障。

  中國能否在新的起點上以改革為依托,通過釋放改革紅利為新一輪發展周期注入活力,某種程度上正取決於本次全會能否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案。全球都在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釋放什麼樣的改革信號,拿出什麼樣的改革方案。因為今日中國經濟早已告別了35年前那種低能級且封閉的計劃經濟體系,而成為在全球經濟競爭與產業變遷中居舉足輕重角色的開放型經濟體。

  文章分析,2012年,中國創造的GDP已占全球總量的11.5%,對外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1.1%。在一向較為低調的對外直接投資中,中國近年來也在突飛猛進,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占全球當年流量和存量的6.3%和2.3%,位列全球第三和第十三。人民幣在全球交易貨幣排名中躍升為第八位,儘管所占比例只有2%,但成長空間很大。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邏輯框架下,中國經濟的每一個改革動作,都將通過傳導機制產生世界意義。

  從時間波段來說,如果以十年作為檢驗中國最高決策層的政策設計效果的時間光譜,那麼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首次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以來,經過兩個十年的改革探索與政策執行,中國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模式探索還是相關的改革成效,均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最近十年里,中國的工業化水平大幅提高,財富積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經濟規模連續躍上幾個台階,正加速由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向產業與資本強國邁進。

  只是應當看到,中國經濟在逐步告別人口紅利、“入世”紅利和國際產業轉移紅利之後,未來十年的增長動力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環視當今世界經濟規模排在世界前六位的經濟體,中國無疑是其中經濟制度最不完善和整體技術水平最為薄弱的國家,國民福利水平亦是最低的,這就為經濟持續增長種下了不利條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