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其仁:改革的力量不會停

http://www.CRNTT.com   2013-09-13 09:34:24  


經濟學家 周其仁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訊/《中國企業家》日前刊載此間知名經濟學家周其仁的文章《改革的力量不會停》,作者表示,我相信改革的力量不會停。因為在開放的環境下,全球的技術變動的衝擊非常大,現在不是關起門來成本收益很穩定的年代。我不相信變革的力量會減弱,但合法化的動力是弱了,求穩的思想這些年大了,所以躲事情。而已經上了門的事情其實是機會啊。所以為什麼叫“紅利”呢?就是說改革跟投資一樣,你不投將來就沒有收益。

  所謂改革就是兩個東西:一是民間基層自發的活動,碰到困難,碰到不適應的地方總要把它“拱”開;這個層面的改革天天都有,但光有這個層面的改革不行,還要被吸納成為國家政策和制度,沒有這個過程就不是完整的改革。

  改革很難,不改行不行

  中國的改革說起來蠻難。前一段時間,吳敬璉老師新書發布會上我提了一個問題,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也就二三十年,嚴格來說是1958年以後才正式形成的,而改卻已經改了35年。為什麼這麼難改?

  改革很難,那不改行不行?現在看來不改也麻煩:一是社會矛盾越來越大,某種程度上比1980年代經歷的社會矛盾還要嚴重。任何社會都有矛盾,但若沒有恰當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GDP總量全球第二也不一定能讓大家很踏實。不改,很多社會矛盾就解決不了。像土地問題,如果沒有一套好的機制,政府、民間、開發商、城市的發展幾方面利益就找不到平衡的平台來處理。再如貪腐現象,像劉志軍、薄熙來等大案,批一個條、打一個電話、交代幾句話,幾百萬、幾千萬元就沒了。這跟體制有很大關係,權力在市場中遠遠沒有被裝進籠子裡去,這個問題不解決,經濟增長再快,大家心裡的感覺也不會太好。

  另外,我在大學跟同學們交流,他們的看法已經跟我們不同。我們還有改革開放以前作為參照系,以這個參照系看,中國還是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新一代人的參照系不同了,不能老跟他們憶苦思甜。他們是人口主體,有新的標準、新的參照系,對社會公正和公平的要求不同。同時年輕一代也碰到很多新問題,比如房價,這是很深刻、蠻有挑戰性的一件事。從這方面講,不改也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