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質疑上市公司,要小心被抓?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12:22:57  


 
  該評論繼續聲稱,“無風不起浪,資本市場的眾多造謠者製造傳播謠言,最根本原因還是為一己私利。通過謠言造成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異動,會帶來更多的投機機會,在資本市場中通過放空消息做空獲利的大有人在。而對於某些造謠者而言,在這個過程中博取名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結果。”

  該文將這起資本市場的事件與“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網絡推手造謠傳謠相提並論,並舉出了“2012年針對中信證券謠言致使股價暴跌”一事來佐證問題的嚴重性,當時,中信證券因被人做空而大跌,有關部門最後查出有三名人員發布了“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出現巨虧29億”這樣的謠言,不過,後來證實,謠言與做空其實並沒有關係。

  在“天地俠影”被帶走後,同一位評論員針對此事又發了一篇評論“投資者向上市公司提出質疑邊界在哪?”,似在再次回應“天地俠影”錯在什麼地方——“如果其中部分質疑的內容與事實不符甚至構成造謠與誹謗信息,媒體或投資者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作為外部觀察者,媒體或投資者對信息的把握可能常有不準確之處,如果投資者持續大量的進行不符事實的信息散布,上市公司利益應由誰來保護?投資者是否該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

  ■ 防備投資者的質疑完全是顛倒了重點

  更重要的問題是上市公司違規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而無人吭聲

  無疑,投資者的質疑不是沒有邊界的,尤其在“質疑”已經稱不上是質疑的情況下,如“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這種情況自該由刑法和證券法來進行制裁。但以“天地俠影”質疑廣匯能源這件事來抨擊“投資者的質疑”,則不免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寒心。且不說“天地俠影”的資深投資人身份非常明顯,也不管他是否真的如其聲稱的“本人沒有融券和期指賬戶,沒有任何的空頭持倉。”單就其質疑的方式來看,就堂堂正正,既不是引用來路不明的信息,也不是裝什麼大仙神棍,而都是引用公開資料進行評述,就算在廣匯看來這些都是偏見,說“惡意評判”可以,但隨意扣上“謠言惑眾”的帽子,豈能說得通?

  相比起“投資者質疑”導致“上市公司利益無法受到保護”,中國普遍的多的現實是,上市公司違規,中小投資者利益無法受到保護。僅靠公司內部治理和監管部門的動作,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甚至在媒體已經鋪天蓋地報道之下,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還能我行我素,典型例子是某著名酒企,曾經有專業媒體據其公開資料指出該企業長期存在利益輸送、私分中小投資者應有的利潤的問題,但在曝光後長達幾年時間內依然沒有任何變化。這還是有媒體監督的,事實上,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存在中小投資者難以行使監督權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